竹笋肥水管理是确保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竹笋,自古便是“菜中珍品”,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使得种植竹笋成为一种热门的农业项目。只是,想要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竹笋,肥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竹笋肥水管理的要点,帮助您实现竹笋丰收。
肥水管理要点 | 具体操作 |
---|---|
施肥 | 新栽竹林于春夏间使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或尿素,分数次浇在竹株附近,促进根群发展和发笋、抽新鞭。秋季结合除草松土,施栏粪或堆肥,翻入土中。 |
灌溉和排水 | 南方地区在梅雨期和夏秋间有台风、暴雨,都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低洼处积水烂鞭。秋旱时及时灌水,防止土过干,冬季土壤封冻前要重视灌水。 |
除草和松土 | 新建竹林在郁闭前易繁生杂草,每年要除草、松土两次。竹林郁闭后,每年7-8月间除草一次。在新竹附近松土时,应离开植株33厘米,以免伤到新竹根。 |
埋鞭和铺土 | 新鞭多数分布在老鞭上面的土层中,若任其自然,则竹鞭所在的土层逐年变浅,影响生长。因此,在松土时要挖除衰老鞭和浅鞭,诱导新鞭向土壤深层发展,铺土加厚耕土层。 |
钩梢 | 新竹生长当年10-11月间,截去竹秆的先梢,称为钩梢。这一措施可减少风雪危害,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促进行鞭和发笋。 |
母竹的选留和更新 | 新造竹林在前5-6年内,尽量选留粗壮、位置适宜的春笋,让它们长大成林,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毛竹的立竹年龄可以秆的色泽识别,一般七年生以后的竹生长势减弱,可以砍伐。 |
竹笋的肥水管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技巧和经验。
根据竹笋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盐碱化,影响竹笋生长。
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烂鞭。在雨量少的地区,尤须重视灌水,重点在春季出笋或夏季发鞭时,冬季土壤封冻前。
定期除草、松土,清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竹笋生长。
根据竹笋生长需求,适时调整钩梢时间,促进竹笋生长发育。
成功种植竹笋,离不开科学的肥水管理。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您对竹笋的肥水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这片竹海,它必将回馈我们满满的收获。
资料来源:2024-06-15,作者:李XX
竹笋肥水管理是确保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的内容讲完了,现在看竹笋肥水管理: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以某地区新栽竹林为例,春夏季节,采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或尿素进行施肥,分数次浇在竹株附近,能有效促进根群发展和笋芽生长。秋季则结合除草松土,施用栏粪或堆肥,翻入土中。成林后,每年春笋采毕,使用人畜粪尿每亩约1000公斤,施入挖笋留下的穴内,并在其他部位开穴施肥,确保全林肥料分布均匀。
南方地区在梅雨期和夏秋间常有台风和暴雨,排水工作至关重要。低洼处积水会导致烂鞭,影响竹笋生长。秋旱时需及时灌水,防止土壤过干,影响笋芽形成和膨大。在雨量少的地区,灌水尤为重要,重点在春季出笋或夏季发鞭时,冬季土壤封冻前。
新建竹林在郁闭前易繁生杂草,每年需除草、松土两次。第一次在新竹枝叶展开后梅雨来临前进行,此时铲除的草嫩易腐烂死亡,过早对新竹不利,过迟则易伤鞭。第二次在8月进行,此时大部分杂草种子未成熟,草除掉后不会散布蔓延。竹林郁闭后,每年7-8月间除草一次,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33厘米,以免伤断新竹根。
新竹生长当年10-11月间,截去竹秆的先梢,称为钩梢,这一措施可减少风雪危害,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促进行鞭和发笋。母竹的选留和更新也非常关键,新造竹林在前5-6年内,尽量选留粗壮而地位适宜的春笋,让它们长大成林,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