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养蜗牛,一种新型农业增收模式
今年34岁的村民苏娟,是宿迁市泗洪县金锁镇小有名气的白玉蜗牛养殖户。她从一个零经验的蜗牛养殖生手逐渐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蜗牛养殖大户,并且将蜗牛的养殖产业链延伸,成立了一家。
“3月23日上午,在泗洪县金锁镇何宅村的蜗牛饲养大棚内,刚入驻的养殖户洪城见到苏娟,便不断向她咨询蜗牛大棚养殖方法。”
苏娟在2015年带着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回到了老家,开始着手准备养殖蜗牛。当时在泗洪乃至苏北地区,蜗牛养殖是个空白产业,种牛的购买、养殖技术、销路等都是她面对的第一大难题,但她迎难而上。
在芦田镇芦田村这个30多亩的蜗牛繁育基地里,一只只伸出长长触角的白玉蜗牛趴在茶叶、芦苇上,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美食。蜗牛拖着褐色的螺壳,扭动着晶莹剔透的身体,时而左顾右盼,时而静静出神,每只白玉蜗牛都有半个手掌那么大,让人爱不释手。
“白天它们喜欢躲在较为阴暗的角落,晚上全都爬到茶树上,十分壮观。”基地负责人李金文告诉笔者,蜗牛属于冷血动物,雌雄同体,既能食用又能药用。从菜类讲,它属于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在药用价值方面,它可以止血、止痛、止痒,能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蜗牛黏液,可以做化妆品;从它内脏里提取到的蜗精,可以做男性保健品。
养殖蜗牛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易推广的项目,技术门槛也不算高,最为关键的还是订单农业,非常适合无劳动力及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开展。北堤村蜗牛养殖项目采取金融贷款扶持一部分,贫困户自己投入一部分的模式,即:养殖每组蜗牛给予10000元的金融贷款扶持,每户再投入2000元种牛款和3000元至5000元的基础设施费用。
如果能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块、茶园或者废弃的老茶园来养殖,经济效益应该是比较高的。据介绍,蜗牛并不挑食,腐烂的茶叶、茶梗、菜叶、芦苇都是它的美食,吃一些土也有利于它的快速生长。同时蜗牛的粪便可以作为茶园的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茶叶的生长、品质的提高,增加茶农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据芦田镇副镇长陈宝民介绍,蜗牛养殖是该镇刚刚引进的一个新项目。蜗牛繁育基地将培育出的小蜗牛卖给养殖户,同时与养殖户签订协议,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白玉蜗牛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具有强身健体的保健功效,市场需求较大,这个新项目有望带动芦田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李金文介绍说,养殖蜗牛看似复杂,其实门槛很低。 要围一个大网不要让蜗牛跑出来,第二必须要有无污染的水源,第三最好要有一片不积水的土地,具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了,甚至在室内也可以养。因为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人工养殖蜗牛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好养殖场的湿度、温度。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芦田镇芦田村有片特殊的茶园,远远望去,茶树郁郁葱葱,走近却发现茶园内满是蜗牛。别以为这是茶树得了什么病虫害,其实,这是当地茶农在茶园中养殖蜗牛、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新尝试。
养殖白玉蜗牛具有饲养方便、病害少、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白玉蜗牛平时吃青草菜叶、腐烂的茶梗和泥土,饲养成活率高。蜗牛养殖技术简单,只要能够提供干净的水源,在养殖场里安装防逃网和喷淋装置即可。养殖户通常一年可繁殖3批蜗牛,若有市场,4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全县新打造4个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园、19个乡级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贫困村和重点村已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2家,带动900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蜗牛养殖脱贫致富,于2018年7月6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
在解决了茶园养蜗牛,一种新型农业增收模式。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茶园养蜗牛:增收新路径,蜗牛养殖案例解析。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金锁镇,有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园,那里不仅产出优质的茶叶,还孕育着另一种生机勃勃的产业——蜗牛养殖。今天,我们就来解析这个独特的增收新路径。
蜗牛养殖项目在北堤村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金融贷款扶持和贫困户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模式,村民们纷纷加入蜗牛养殖行列,实现了稳定增收。这一项目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蜗牛养殖业在我国逐渐兴起,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蜗牛养殖有望成为更多地区的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