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油菜,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只是,油菜菌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害,对油菜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又称白杆、空杆、烂杆和霉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不仅会导致油菜减产,还会降低病株种子的含油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年份 病株率 产量损失
2002年 20%~30% 30%以上
2003年 1%~100% 平均75.8%

气候条件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冬春气温偏高,4月下旬雨日数偏多、雨量偏大,这些气候条件都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摘除病叶:有劳力的地方可摘除植株下部病叶、老黄叶,以减少病源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药剂防治:采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兑水喷施,重点喷洒在植株中下部茎秆和上部枝叶上。

热雾机或遥控飞机喷药:有条件的可采用热雾机或遥控飞机进行喷药防控,省工省时,高效节本。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气温、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油菜菌核病在铜仁地区尤为严重,常年自然病株率高达20%~30%。2003年,笔者对90块典型田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自然病株率在1%~100%之间,平均达到75.8%,自然病指为3~100,平均63.4。这不仅导致产量损失平均在30%以上,更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油菜种植过程中,病害的侵袭在所难免,其中菌核病尤为严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期帮助广大种植户降低损失。

有劳力的地方也可摘除植株下部病叶、老黄叶,以减少病源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病菌蔓延。

病害不仅导致减产10-70%,还会使病株种子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油菜菌核病》可寄生在病残体、土壤、堆肥及种子中越冬或者越夏传染,5-20°C时菌核均可以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及子囊盘,子囊孢子可以因为气流而传播,侵染油菜老叶片及花瓣产生病害,后向油菜植株其它部位传播,特别是茎秆部分,导致植株枯死。

另外,有条件的可采用热雾机或遥控飞机进行喷药防控,省工省时,高效节本。注意:采用热雾机喷药时,需使用水剂或乳剂药物,不能使用粉剂药物,同时需加适量沉降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药剂防治,可采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兑水喷施,重点喷洒在植株中下部茎秆和上部枝叶上,采用机动喷雾机喷药,可使植株表面获得足量的药液,效果更好。机动喷雾器亩用药液量12-15公斤,手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亩。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全国分布十分广泛,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经常发生,在一般年份的发生率在10到30之间,严重的达到80%,损失十分严重。《油菜菌核病》可侵染油菜各生育阶段,以开花结果发病最多。

油菜初花到盛花期是防治菌核病的关键时期,目前我省油菜大都进入盛花期,需及时进行菌核病的防控。由于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易造成菌核病的大发生,因此,更需及时进行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