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健康

一、奶牛肢蹄病概述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影响。该病主要表现为奶牛蹄部炎症、溃疡、坏死等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蹄壳脱落。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健康
二、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

根据奶牛泌乳各个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料过多,饲喂精料要适量,确保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过于肥胖。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D、E和烟酸的供应,为了保证瘤胃牛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

三、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用NaOH、煤酚皂溶液冲刷牛床、运动场等,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

四、做好疾病预防,消除发病诱因

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奶牛体质,预防一些诱发疾病的发生,尤其要作好奶牛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胃肠炎、瘤胃酸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蹄部保健,减少发病可能

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变形蹄要及时修正。在出现蹄踵狭窄和蹄冠狭窄时,可挫薄狭窄的蹄壁角质,缓解压迫,并配合装蹄疗法进行蹄的矫形。气温较高季节,尤其是炎热梅雨季节奶牛要蹄浴,在奶牛圈舍、集中挤奶站等奶牛出入的地方设立蹄浴池。

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也是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重要因素。

七、奶牛产后瘫痪发病原因及对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分析 八、关键词 案例一:精准饲养,从源头预防疾病

某奶农在自家牧场采用了精准饲养技术,通过科学的日粮配比,确保了奶牛的营养均衡。这一措施显著降低了奶牛因营养失衡而引发的肢蹄病。例如,该牧场对孕期奶牛进行专门的营养管理,确保其不会因肥胖而加重蹄部负担。此外,牧场还对饲料中的钙、磷等微量元素进行了严格把控,以减少蹄部疾病的发生。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健康

某大型奶牛场针对蹄病高发的问题,对牛舍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他们对牛舍进行了彻底清洁,确保了圈舍的干燥和清洁。牧场对运动场进行了平整处理,减少了尖锐物体对奶牛蹄部的伤害。此外,牧场还引入了消毒设施,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有效减少了病菌的传播。

某中型奶牛场实施了定期修蹄制度,每年为奶牛修蹄2-3次。通过修蹄,有效预防了蹄部变形和蹄底溃疡等问题。牧场还配备了专业的修蹄人员,对修蹄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修蹄质量。这一措施使得牧场奶牛的蹄部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某奶牛场在发现奶牛患蹄病后,采取了科学的用药方法。他们 对患病奶牛进行隔离,避免病情扩散。然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过程中,牧场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副作用。这一措施使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奶牛的生产性能。

案例五:技术升级,推动行业进步

某科技企业在奶牛肢蹄病防治领域进行了技术升级。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蹄病防治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奶牛的蹄部状况,为牧场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奶牛肢蹄病的防治更加精准和高效,为我国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