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喜于丰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经过2015年至2018年的调整期,我国奶价已从2018年的谷底触底反弹,奶牛养殖行业步入景气周期。只是,未来低温奶市场高速增长对优质奶源的需求,以及上下游乳企日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饲料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生物安全等挑战。
挑战 | 影响 |
---|---|
饲料成本上涨 | 拉高公斤奶成本,影响养殖效益 |
产能过剩 | 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波动 |
生物安全 | 疫病风险增加,影响奶源质量 |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的需求不断增长,奶牛养殖的规模和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不仅带动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也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只是,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2021年大规模奶牛场整体建筑成本较2019年增加了30%,这部分成本将以折旧的方式进入公斤奶成本。煤炭、柴油和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扬,也对养殖成本产生了影响。
除了成本上涨,奶牛养殖业还面临疫病和生物安全的挑战。疫病风险的增加不仅影响奶源质量,还可能导致养殖场关闭,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收入。
在施家野庄村,韩全仁曾尝试通过建立牛奶加工公司来带动村民养殖奶牛。只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牛的价格和奶的价格出现了下跌趋势,韩全仁的生意也陷入了困境。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了解,目前奶牛养殖成本整体上涨了10%-15%左右,主要原因包括牧场防疫费用、人工成本等。这些因素都对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奶牛养殖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奶源质量。例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加强疫病防控,确保生物安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奶牛养殖:喜于丰收,忧于疫病与饲料成本。的观点告一段落,再延伸至奶牛养殖:疫病防控,饲料降本新策略。
以黑龙江省为例,2021年,由于饲料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奶牛养殖的成本也随之增加。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分析,饲料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玉米、豆粕、棉籽粕等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青贮、长干草类粗饲料价格的上涨。
例如,某养殖场在2019年,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将玉米和豆粕的用量减少了10%,同时增加了青贮饲料的用量。在提高饲料利用率方面,该养殖场采取了精细化管理措施,确保饲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该养殖场还尝试使用部分替代饲料,如棉籽粕、菜籽粕等,以降低饲料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该养殖场在2021年实现了饲料成本的降低,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提升。据统计,2021年该养殖场的饲料成本较2019年降低了20%,养殖效益提高了15%。
当然,降低饲料成本并非易事,需要养殖户不断学习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