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种类繁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番茄,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只是,番茄病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番茄病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溃疡病等。这些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蔓延,对番茄植株造成严重的损害。
病害名称 | 症状描述 | 防治方法 |
---|---|---|
晚疫病 | 叶片出现暗色病斑,病斑周围有白色霉层。 | 及时清除病叶,使用杀菌剂防治。 |
叶霉病 | 叶片上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 | 合理轮作,使用杀菌剂防治。 |
灰霉病 | 果实上出现灰色霉层,病果腐烂。 | 加强通风,使用杀菌剂防治。 |
溃疡病 | 叶片、茎秆上出现溃疡状病斑。 | 及时清除病株,使用杀菌剂防治。 |
番茄病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多雨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土壤因素:土壤酸化、盐渍化等土壤问题会影响番茄的抗病性。
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水分管理不合理等都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番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实行轮作制度,避免病害在同一地块连续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水分管理,合理施肥,提高番茄的抗病性。
使用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案例分析某地区某农户种植的番茄连续两年发生晚疫病,导致产量损失严重。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连续多年种植番茄,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积累过多,同时施肥不当,土壤酸化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农户采取了以下措施:实行轮作制度,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水分管理。经过一年的努力,晚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2《深度学习视角下的番茄病害识别研究》第一章 番茄病害概览及研究背景
大型畸形果的产生,多在花芽分化及发育阶段,尤其在低温、肥水过多、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点营养积累过多,导致花芽细胞分裂过快,心皮数目增加,最终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在生产实践中,选择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及时摘除畸形果,调节育苗期间的温度和水分营养,是预防畸形果的关键。
果实顶部腐烂,呈现黑褐色,组织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会出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前变红,失去商品价值。此类病害主要由于缺钙引起,水分供应失常也会造成脐腐病。预防措施包括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性,施肥时注意维持土壤适宜浓度,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增加有机肥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避免土壤温湿度的剧烈变化;坐果后,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块,用氯化钙或过磷酸钙喷叶或喷施爱多收6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半月一次,连喷两次。
温室等保护地番茄病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恶劣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湿度大、地温低、通风不良,影响番茄正常生长和根系养分吸收,导致植株生长不平衡,加重生理病害和生物病害的发生。据多年生产调查,病害严重的日光温室产量损失达30% ~ 40%,严重地块高达70%左右。
高温季节或条件下,强光直射导致果肩部分温度上升,部分组织烫伤、枯死,产生日烧病。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圆锥架或人字架,绑秧时将果穗调到架内叶荫处,及时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防止强光直射果实;适当增施钾肥以增强抗性。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叶片及果实经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扰,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番茄病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裂果现象可能以果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或放射状裂开,也可能是不规则的侧面裂果和裂皮。裂果的生理原因是果实表皮缺乏弹性,无法抵御果实内部的强大膨压。特别是在果实膨大初期的高温强光及土壤干燥条件下,果实迅速膨大而产生裂果。防治上宜选用抗裂品种,防止土壤干燥后骤湿;避免果实受强光直射;增施硼素肥料,增强果皮的可逆性。
番茄病毒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很大,以花叶型发病率最高,叶片窄小,同时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植株比较矮小。高温干旱季节种植番茄,大棚内要保持土壤湿润,勤浇水,降低棚内温度,减少虫害和病害的发生。一旦番茄发生病毒病,严重时可能整个大棚都要拔掉。
在番茄栽培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确实让人头疼。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防治呢?
僵果,也称为豆果,坐果后基本不发育,小如豆粒,大如拇指,僵化无籽。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度过高或过低,授粉受精不良、光照不足、果实膨大期养分供应不上,或是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使果实不能吸收利用养分而出现症状。防治措施包括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用番茄灵沾花。在严冬温室栽培中,果实生长后期易产生僵果,特别是在长期阴雪天气、光照弱、夜温高、白天叶片制造的养分少、夜间消耗又大的情况下,可在夜间补充光照,将夜温降至7-10℃,维持最低生长温度,减少消耗,使僵果减少。
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主要病害综防技术研究申请单位为石大惠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43团测报站、石河子总场测报站,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计划,提高番茄产业的综合防治水平。
番茄叶片病害种类繁多,如病毒病、叶霉病、叶斑病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番茄叶片病害的高效、准确识别,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病害识别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空洞果是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空洞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开花时遇到低温,不能正常受精,形成空洞果。二是使用生长激素时,由于浓度过高或在蕾期处理不当而形成空洞果。此外,光照不足,幼果期温度过高,后期营养跟不上及结果期浇水不当,也会出现空洞果。防治措施包括在番茄开花期严格控制温度,白天适温为20-30℃,夜间15-20℃。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即激素处理的方法与浓度要适宜。一般采用15-20毫克/公斤的防落素在开花期喷施,防止落花。激素处理后,要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增施氮、磷、钾肥。
2020年7月29日,由汇晟元上传的视频内容,介绍了番茄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旨在为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