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与食性驯化,探讨夏花鱼种生长与食性转变
因为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黄颡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消费者喜爱。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与食性驯化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解析。
1. 池塘条件
培育夏花鱼种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便利的池塘。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适宜,便于管理。
2. 放养密度
黄颡鱼发花放养密度应比其他常规鱼类小,每亩放养1.5cm左右的苗种8~10万尾/亩左右即可。
3. 饵料投喂
放苗后第2~3天检查水中轮虫、红虫的数量,每天分早晚2次泼洒黄豆浆培育轮虫、红虫。育苗过程中,如不及时补充轮虫、红虫,鱼苗会很快死亡。
当池塘培育黄颡鱼的规格达到3厘米左右时开始人工驯化。
选择10个左右投饵点进行定点投饵,用鱼糜或甲鱼料、鳗鱼料做成团状,每天下午4点钟以后投在离水面40cm左右的投饵点上。
食性驯化期间的黄颡鱼苗切不可进行拉网炼苗,以免驯化失败。
养殖地点 | 放养时间 | 放养密度 | 产量 | 成活率 |
---|---|---|---|---|
安徽滁州 | 2019年5月 | 8~10万尾/亩 | 500kg/亩 | 90% |
江苏盐城 | 2019年6月 | 8~10万尾/亩 | 550kg/亩 | 95% |
在黄颡鱼夏花培育过程中,水质调节至关重要。我们采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使水体的pH值保持在7-8之间,溶氧含量在6mg/L以上。同时,每2-3天冲水一次,每次8-10厘米,后期将水深控制在1-1.2米。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色、鱼的活动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此外,我们还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鱼种生长需求。
在黄颡鱼夏花培育过程中,运输与销售也是重要环节。以某养殖场为例,在鱼种起运前,我们进行2-3次拉网锻炼,使鱼种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在运输过程中,我们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确保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在销售过程中,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将鱼种销售给各地养殖户,为当地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鱼种。
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夏花鱼种培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培育技术,提高鱼种成活率,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供更多优质鱼种。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养殖户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