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技术:探讨鳗鱼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基础知识和背景
鳗鱼的饲养管理是一项多技术综合工程,它包括投饵、换水、日常观察等。在鱼类的幼鱼期、成年期、亲鱼期、老年期,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一年四季当中,也都会有不一样的管理方法。
电鳗的种类由高溶氧态逐渐向低溶氧态转变。与此同时,投药前应消毒,每50公斤水用0.75公斤水洗净后加入0.75克盐,15分钟至20分钟。鳗鱼的品种要求体色灰白,有弹性,游水活跃。同类规格应整齐。不然的话,鳗鱼间的竞争会影响弱者的食物。养殖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大约有4000-5000只鳗鱼;大约投喂3000-4000克左右,50克左右可喂2000-3000只鳗鱼。
养殖区域 | 海水消毒 |
---|---|
对养殖区域内的海水进行消毒... | 但事实上,我国的人工养殖技术还存在这诸多漏洞,使得养殖鳗鱼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不注意正确的和技巧,则可能会功亏一篑。 |
鳗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故享有“水中人参”,长期以来我国成鳗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区。东台市温泉养鳗场率先在长江以北露天养殖成鳗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该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水质管理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是鳗鱼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需勤换水,并加大换水量。二是勤开增氧,塘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视天气情况调节增氧时间,在养殖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提高溶氧来改善池塘水环境。三是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后期由于塘存量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坏,我们每月用1~2次EM菌原露500克/亩,另外适当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饲料投喂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日天,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病害防治养殖期间每隔15天杀菌、杀虫一次,同时定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此外每月使用2次大黄、黄连、大蒜等中草药粉碎与饲料拌和投喂,这样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近几年来该场采取上市措施后成活率均在90%以上。
该场地处里下河地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方便。池塘面积156亩,单个塘口面积8~12亩,计16个塘口,每个塘口均能单独进排水,并配备有1~2台增氧机和2~3个固定食台。
池塘条件春节后对池塘进行整修,干塘曝晒,4月中旬每亩用35公斤生石灰和水泼洒全池消毒,5月上旬进水15~20厘米,每亩用20斤茶籽饼进行清塘、清杂、增肥。
轮捕轮放是鳗鱼养殖的增产技术,主要在于符合鳗的生长规律。鳗鱼生长至7月份鳗鱼有50%达到规格鳗,符合出口要求,每隔1个月捕一次,轮捕前停食1~2天。
正是因为鳗鱼养殖技术:探讨鳗鱼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基础知识和背景。中所呈现的问题/现象,才促使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鳗鱼养殖: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这一领域。
鳗鱼养殖:案例分析与实践洞察
一、养殖技术概述
二、案例分析:东台市温泉养鳗场
2. 鱼种放养
为延长鳗鱼最适生长期,鳗苗前期在恒温室内养殖,6月初水温稳定在24℃以上时放入土池。放养规格为60-100尾/公斤,放苗时使用高锰酸钾消毒,分规格分塘,每亩放养量约1800尾。
四、
鳗鱼养殖是一项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产业。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养殖技术、良好的水质管理、科学的饲料投喂和有效的病害防治是保证鳗鱼养殖成功的关键。同时,养殖户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