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鸽产蛋率,需关注鸽舍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
种鸽下蛋5天后进行头照,剔出无精蛋,14天时进行二照,剔出死胚蛋。对于留下的同日龄不同窝的单蛋实行并蛋,即放在一个窝中,这样可腾出部分种鸽让它们重新下蛋,提高产蛋率。
饲料配方:50%玉米,15%小麦、10%谷物、5%碎米、20%豆类。因黄玉米含有维生素A和叶黄素,能提高产蛋率,而白玉米缺乏,所以要多用黄玉米。谷物胚芽中含有生育酚,也能促进多产蛋,所以不能减少其用量。
保健砂中除加入黄土、木炭、食盐、河沙外,还应加入3%的“多维”或“产蛋多”、20%骨粉。很多鸽场因为保健砂配制不合理,结果影响了产蛋率的提高。
鸽子喜食玉米、小麦等原粮,原粮饲料和粮草一样为鸽提供营养,维持生长、发育、生产等一切生命活动,提高肉鸽产蛋率可以从种鸽原粮饲料着手,合理配制,按需供应,确保营养均衡、充足供应。肉鸽产蛋率与种鸽自身品质密切相关,养鸽场应注意及时筛选淘汰更新鸽群,一般建议将产蛋持久、冬休期短的、年产蛋8对以上的种鸽视为高产鸽保留生产。
一、合理配制肉鸽饲料,满足种鸽营养需要 二、注意选留高产种鸽配对工作尤其重要,年产蛋不到8对的,被认为是低产鸽,应进行重新配对,若重配后产蛋率依然不高,应及时淘汰这样的不合格种鸽。
四、加强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任何一种疾病对产蛋率都有影响,特别是鸽副伤寒、鸽结核、白痢可使种鸽完全停止产蛋。
六、加强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改善提高肉鸽产蛋率需要从鸽舍环境、饲料营养及疾病防治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配制饲料、加强保健和疾病防治、改善环境条件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肉鸽产蛋率。
指标 | 数值 |
---|---|
黄玉米比例 | 50% |
小麦比例 | 15% |
谷物比例 | 10% |
碎米比例 | 5% |
豆类比例 | 20% |
保健砂中骨粉比例 | 20% |
在我国的某知名鸽场,肉鸽的产蛋率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只是,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优化与营养策略的实施,这个鸽场成功地将肉鸽的产蛋率提高了近一倍。
优化照蛋与并蛋流程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温度、气压、通风、声音等都会影响产蛋率。例如,光照不足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因此,鸽场必须确保种鸽每天接受至少10小时的光照,并在冬季补充光照,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通过优化照蛋并蛋流程、精心调配饲料配方、合理配置保健砂、精选高产种鸽、加强疾病防治以及优化环境条件,该鸽场成功地将肉鸽的产蛋率提高了近一倍,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这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鸽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