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菊花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菊花生长和观赏价值

霜霉病在菊花出苗后6月份开始发病,严重影响菊花幼苗的生长和观赏价值。这种病害不仅使叶片褪绿、微向上卷曲,还会在叶背和幼茎上长满白色霉状物。因为菊花幼苗的生长,叶片自下而上变为褐色,最终干枯而死。

菊花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菊花生长和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具体措施
选育抗病品种 在未曾发生霜霉病的田地种植菊花。
移栽前处理 将幼苗用40%乙磷铝300倍液浸苗5至10分钟,晾干后栽种。
药剂防治 于9月上旬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50%瑞毒霉3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3次。

菊花霜霉病,学名Peronospora radii de Bary,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这种病害在春秋季节发病较多,传播范围广,对菊花生长和观赏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

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只是,菊花在栽培过程中病害较多,如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菊花褐斑病,又称菊花黑斑病、斑枯病等,是菊花上的一种常见重要病害。初起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 为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色,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接成大斑,叶片变黑枯死。

菊花霜霉病多发生在平均温度16.4℃一19.0℃、年降雨量1500mm左右、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这种病害能造成菊花大幅度减产,对菊花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菊花霜霉病这一挑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选育抗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害蔓延。

菊花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菊花生长和观赏价值影响深远。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降低病害发生,提高菊花产量和品质。

选育抗病品种,从源头把关

防治霜霉病, 要从源头做起,选择抗病品种。在未曾发生过霜霉病的田地种植菊花,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这是一种预防胜于治疗的策略,也是确保菊花健康生长的关键一步。

菊花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菊花生长和观赏价值
菊花霜霉病的病原与特性 防治措施:多管齐下,综合防治

在9月上旬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可以采取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使用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者40%乙磷铝300倍液,或者50%瑞毒霉3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喷3次,效果显著。

移栽前的预处理 案例分享: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在某菊花种植基地,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霜霉病的发病率。具体案例如下:2023年6月,该基地共种植菊花100亩,采用抗病品种,并在移栽前对幼苗进行预处理。在9月上旬,发现少量霜霉病病例,立即采取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最终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有效保障了菊花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助力菊花产业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在菊花霜霉病防治方面,有望出现更多高效、环保的新技术。例如,利用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技术,从源头上解决霜霉病问题,为菊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