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紫苏锈病是紫苏叶片上出现锈色斑点

紫苏,作为一种常见的香草,其叶片上若出现锈色斑点,便是紫苏锈病的征兆。这不仅影响紫苏的生长,还会降低其品质。

紫苏锈病是紫苏叶片上出现锈色斑点
紫苏锈病症状解析
症状 描述
叶背面斑点 散生黄色近圆形裸生的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
病斑扩散 严重时,病斑数量多,布满叶背,但叶片未枯。
夏孢子堆颜色变化 有时夏孢子堆呈白色,因被超寄生菌寄生所致。

清洁田园,加强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

提高抗病力。

合理密植,及时摘叶打杈,以利通风透光。

防治方法详解

1. 清洁田园,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适当密植,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3. 提高抗病力

4. 合理密植,及时摘叶打杈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

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

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

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

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

紫苏锈病,俗称紫苏黄点,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叶背面,我们可以观察到黄色近圆形的小疱,这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当病情严重时,病斑数量会急剧增加,遍布叶背,但叶片并未枯死。有时,夏孢子堆几乎呈白色,这是由于超寄生菌的寄生所致。

紫苏锈病是紫苏叶片上出现锈色斑点
防治策略与实践案例

为了有效防治紫苏锈病,以下策略值得参考:

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

发病初期,喷洒15%三硅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等。

位于我国某地的紫苏种植基地,在2022年春季遭遇了严重的紫苏锈病。通过实施上述防治策略,该基地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了药物,并加强了田间管理。经过连续两次喷药和适当的田间管理,紫苏锈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紫苏锈病的病原为Coleosporium perillae Syd.,又称紫苏鞘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呈黄橙色,散生至集生,圆形或椭圆形,大小0.2-0.5mm。夏孢子浅黄色,球形至近球形,表面密生小刺,壁无色,厚约1.5μm,大小17-26×12-18。

紫苏生长特性与环境要求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种植。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75%-80%。紫苏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

未来趋势展望

因为紫苏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苏锈病的防治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趋势:

加强紫苏锈病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

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和高效化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