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人工竹荪种植,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培育竹荪的农业方法

项目 内容
种植时间 春季或秋季
种植方法 人工制种栽培、竹林中培育
种植原料 竹类、树木类、秸秆类、野草类
生产季节 春季或秋季
场地选择 果园、山场、平地或缓坡地
一、种植前的准备

一般种植过其他作物的田块,需轮种3年以上才能作为竹荪栽培地。竹荪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少量无机盐作为培养基。

人工竹荪种植,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培育竹荪的农业方法

1. 田间菌种制作:购买竹荪原料,在田头自制种植菌种。培养料采用杂木屑、麦麸等,加水后进行常压灭菌,拌入石膏粉后堆入育种畦床上,播种后用编织袋盖面,稻草遮阳,最后用薄膜罩住。

2. 种植原料选择:竹类、树木类、秸秆类、野草类等。

3. 生产季节安排:春季或秋季,播种后60-70天养菌,进入夏季5-9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约7个月。

三、场地畦床整理

利用果园、山场等空间地套种竹荪。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播种前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

四、播种覆土养菌

播种前将培养料浸水,控制含水量60%-70%。播种时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五、出菇科学管理 六、采收加工包装

播种后可长菇4-5潮,子实体成熟都在每天上午12时前,当菌裙撒至离菌柄下端4-5厘米就要采摘。采后及时送往工厂脱水烘干,用双层塑料袋或小塑料袋包装。

七、案例分析

李先生是一位从事竹荪种植的农民,他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人工竹荪种植技术。他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亩扩大到现在的几十亩,年收入也逐年提高。

人工竹荪种植是一种现代农业创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掌握其种植要点和成功经验,有助于农业创新与发展。

竹荪种植: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竹荪,被誉为“山珍之花”、“菌中皇后”,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只是,传统的竹荪种植方式受限于环境和气候,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如今,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工竹荪种植技术应运而生,为竹荪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竹荪种植,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培育竹荪的农业方法

竹荪种植前, 要选择适宜的场地。一般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具备一定的光照条件。同时,需要准备竹木屑、农作物秸秆、无机盐等种植原料。为了提高产量,还可以利用果园、山场等空间地套种竹荪。

3. 生产季节安排:竹荪种植一般分春、秋两季,以春播为宜。南方诸省可在“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6. 出菇科学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去掉盖膜。出菇期培养料内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

产量稳定:通过科学管理,人工竹荪种植的产量远高于传统种植方式。

品质优良:人工竹荪种植对环境、气候的要求较低,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口感更佳。

经济效益高:竹荪市场需求旺盛,人工种植的竹荪售价较高,经济效益明显。

未来展望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竹荪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人工竹荪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为竹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竹荪将成为引领食菌新潮流的领军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