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高温时节催芽,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秋莴笋在夏季和秋初的高温季节播种,气温较高,种子发芽困难,应进行特殊管理,培育壮苗。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18℃,最高温度为28℃,并且需要见光。因此,夏秋莴笋播种前,需要进行低温催芽。
方法 | 具体操作 | 注意事项 |
---|---|---|
吊井法 | 种子用新提出的井水或冷水浸种5~6小时,搓洗2~3次,去掉粘液杂质,捞出后稍晾干,用湿布袋包上,吊于距井水面10~30厘米处,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天用井水淘洗1~2次,3~4天出芽。 | 保持温度稳定,避免阳光直射。 |
冷藏法 | 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搓洗干净,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内,在3℃~5℃温度下冷藏24小时,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种子发芽缓慢进行。当幼芽露白时,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冷通风处,并注意喷水、保湿、防干。 | 注意温度变化,避免冻伤。 |
拌沙法 | 将种子浸泡1~2小时后与湿润细沙混合,放在防空洞或水缸边,保持冷凉湿润的条件,3~4天即可发芽。 | 保持湿润,避免种子腐烂。 |
生长调节剂催芽法 | 在30℃~40℃高温下,也可用5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8小时左右,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发芽率可提高到80%左右。 | 注意赤霉素的浓度和浸泡时间。 |
菜农们在7-8月利用冰箱对莴笋进行变温催芽,不仅出芽快、整齐,而且幼苗生长旺盛,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莴笋是直根系,移植后发生多数侧根,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茎短缩。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卵圆形等,色淡绿、绿、深绿或紫红,叶面平展或有皱褶,全缘或有缺刻。短缩茎随植株生长逐渐伸长和加粗,茎端分化花芽后,在花茎伸长的同时茎加粗生长,形成棒状肉质嫩茎。肉色淡绿、翠绿或黄绿色。圆锥形头状花序,花浅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黑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莴笋总苞果期卵球形,长1.1厘米,宽6毫米;总苞片5层,最外层宽三角形,长约1毫米,宽约2毫米,外层三角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宽约2毫米,中层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9毫米,宽2-3毫米,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长1厘米,宽约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急尖,外面无毛。舌状小花约15枚。瘦果倒披针形,长4毫米,宽1.3毫米,压扁,浅褐色,每面有6-7条细脉纹,顶端急尖成细喙,喙细丝状,长约4毫米,与瘦果几等长。冠毛2层,纤细,微糙毛状。花果期2-9月。
回顾完莴笋高温时节催芽,需控制温度和湿度,促进发芽。的内容,下一步是莴笋催芽技术:精准调控,高效发芽。
在炎炎夏日,莴笋播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高温导致的发芽困难。为了培育出健壮的莴笋苗,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催芽方法。
选用新提取的井水或冷水,将莴笋种子浸泡5-6小时,搓洗2-3次,去除粘液杂质。捞出后稍晾干,用湿布袋包裹,吊于距井水面10-30厘米处。保持温度在15℃左右,每天用井水淘洗1-2次,3-4天后即可出芽。
方法四:灌水覆盖法苗床经烤晒过白后,整平整细,撒播干籽,覆盖一层较厚的稻草,用竹竿或砖块压住稻草。每天傍晚把苗床灌水湿透,2-3天后种子逐渐发芽。
在30-40℃高温下,可用5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8小时左右,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发芽率可提高到80%左右。
案例分享:成功培育莴笋壮苗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莴笋催芽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完善。未来,莴笋催芽技术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应用,为莴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