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枣农
沾化枣农在采摘冬枣。李向中摄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把式”孙观朋说起种粮转种枣的效益,一语破的:“过去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地里摘金。”经过30年的发展,沾化冬枣从1984年散落在农户庭院里的56棵老冬枣树,发展成今天50万亩的大块头,昔日的盐碱滩涂变成葱郁的大枣园,冬枣产业已经...
下洼子村山多地少,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栽种大枣。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把大枣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全村大枣面积已经发展到4000多亩,年产鲜枣50多万公斤,村民每年卖枣收入户均超万元。冯家沟村民组107户村民家家都有数百株20多年树龄的枣树,全组达到12万株,而这个组的村民冯贵家的大枣达到了30余亩,近2000余株,全家人均大枣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柳城街道远近闻名的“枣王”。
邵大叔说他现在手下有一百多个合作社,都是看到他家枣园品质好加入到他的队伍里来的,他也是非常热心的帮助枣农,让大伙都用他的秘密武器弘润氨基酸,邵大叔说这样大家的品质都好了,他们村的冬枣产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邵大叔在检查枣树生长状况,他说去年他们家的枣子全部供应外地的大型超市了,超市的工作人员亲自采收,整个园子全部订购.6282阅读2020年05月28日丈夫尘肺病去世,大山里女人一...
他说:我希望全国的每家每户都能吃到“好想你”枣。石聚彬,“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当家”,红枣业中的“武林盟主”,被誉为“中国红枣教父”。他是一个传奇的企业家,手上的专利技术使3000万枣农受益,用自己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一个农民变为身价过亿的老板。2016年,公司净利润就达到5.7亿。
入秋的一天上午,记者到冯家村冯贵家的大枣园看到,他家的5个枣园2000余株大枣树都结满密密实实的大枣,像挂了一树树的珍珠,眼前展现出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冯贵高兴地介绍说,他家现有5个枣园,两千多株大枣基本都是平顶枣,果实甜而脆,很受消费者喜欢。最长的树龄达到30多年,每棵树好年景能结100多公斤大枣。由于冯家沟村的大枣产量高、质量好,吸引了东三省十几个城市的客商前来购货,使当地的一些中介十分活跃,通过大枣销售,实现了枣农、经纪人、客商三受益。现在他家建起了5间外贴瓷砖的北京平房,仅大枣一项年收入10余万元,是大枣这个富民产业让他实现了致富梦。
徐堡村决定做大本村大枣产业,把大枣发展成为村民致富渠道,打算成立一个枣树种植合作社。过去枣农们不懂经营,也没有统一商标。第一年收入一亩地...
大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村宣传、户动员——“一亩冬枣树,走上致富路”“要想富,早种冬枣树”……沾化把冬枣树定位为“县树”,建立了冬枣研究所和育苗基地,从区到乡...
这个时候,在几千公里外的中国枣乡陕西佳县,枣农亦在愁苦中。对此,六团三连已走上转型之路,这是在付出一定代价后的被动的主动,这个连队的选...
当秋天的脚步一路响着喜悦的足音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朝阳县柳城街道下洼子村冯家沟村民冯贵家的30亩近2000株大枣再获丰收,一家5口人山上山下房前屋后摘枣,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伴因为打工、创业等增收方式的多元化,不少枣农舍弃枣树,转而寻求其他致富路径。这几年,眼看着小枣产业越来越有奔头,枣农管护枣树也愈发上心了。
他不能鱼跃龙门,却也不甘平庸,而是看着一望无垠的枣林苦苦思索,发誓要为穷困的家乡找出致富之路,那就是贩枣。他是一个传奇的企业家,手上的...
秋意渐凉,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农丁太平,这几天紧赶慢赶收完了枣树上剩余不多的冬枣。经专家指导,他对果园进行了疏密间伐,一亩地里枣树...
据了解,目前若羌冬枣已销往了全国各大市场,帮助更多枣农走上幸福之路。“眼下正是冬枣陆续成熟期,我们组织志愿服务队助农销售,从而实现农民致...
据了解,他一亩田种植120棵青枣树,每棵青枣树长300斤果,按照市场价格3元一斤的话,相当于一亩就能收入10万元。广西梧州一个30岁的农村小伙,种植一亩青枣能够达到10万元。
树种植合作社。这个想法得到市区两级农业部门大力支持,称这个组织模式不仅开了北辰区果树种植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的先河,而且在全市都是处于领先行列的。本版撰文本报记者何会文本版摄影许文艳荣连欣 有了金字招牌 “徐堡”大枣价格一路攀升 2003年年底,徐堡村泰华枣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可是如何
一项重大成果。枣树长大,产量随之增加。2017年,兵团红枣总产量达到167万吨,产值接近棉花。2014年,淘宝网上发布“双十一”热销零食榜,新疆红枣位列前十,而到2017年则未出现在热销榜单上。这个时候,红枣效益的“拐点”已十分明显。对此,宋华先早在几年前就感觉到了。自从枣树挂了果,红枣就成为他家
冯贵,枣农,如何从一亩枣树起家,走上致富之路?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枣农冯贵:一亩枣树,致富传奇。
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的冯贵,人称“枣把式”,他家的枣园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基地。在秋日金黄的季节,记者来到了冯贵家的枣园,眼前一片硕果累累的景象。
枣园里的致富传奇冯贵家的枣园占地30余亩,拥有近2000株枣树。这些枣树大多是20多年的老树,每年能结出数百公斤的冬枣。冯贵介绍,他们的枣子品种以平顶枣为主,口感甜脆,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丰收的季节,整个园子都弥漫着诱人的枣香,让人忍不住想品尝一番。
在沾化区,像冯贵这样的枣农还有很多。为了帮助更多枣农增收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枣农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枣产业。邵大叔是当地一位资深的枣农,他创办了合作社,吸纳了一百多个枣农加入。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枣农们学会了科学种植、管理枣树,枣子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打造枣产业金字招牌沾化冬枣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采购。为了提高沾化冬枣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当地政府积极打造“徐堡”大枣品牌。2003年年底,徐堡村泰华枣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标志着沾化冬枣产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展望:枣产业的明天更美好沾化冬枣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当地枣农走上了致富之路,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沾化区将继续加大对枣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枣产业迈向更高水平,让更多枣农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