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拟木蠹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荔枝的蛀干害虫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荔枝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深受人们喜爱。只是,荔枝拟木蠹蛾的出现,给荔枝树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种害虫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破坏力,成为了荔枝树生长过程中的“隐形杀手”。
分类 | 鳞翅目,拟木蠹蛾科 |
---|---|
学名 | Arbela dea Swinhoe |
分布区域 | 长江以南,福建三明、江西赣州、贵州贵阳、四川米易以南,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等 |
为害对象 | 荔枝、龙眼、石榴、梨、无患子、枫杨、芒果、橡胶、木麻黄及柳属植物等 |
荔枝拟木蠹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下旬化蛹,4-5月羽化,4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5月至6月开始出现幼虫。蛾很少趋光,卵多产在直径10厘米以上的枝干上。幼虫在枝干的分叉处或有伤口的地方蛀入树体形成坑道居住,同时在坑道口沿着食害树皮的方向,吐丝将虫粪、枝干皮屑组成丝质的隧道。坑道为幼虫栖居和化蛹的处所。幼虫夜出为害,在枝干的丝质隧道下活动,在隧道的外面啃食树皮为害。丝质隧道长的可达0.6米,坑道深度5厘米左右。
荔枝拟木蠹蛾的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除钻蛀枝干成坑道外,主要食害枝干韧皮部,严重削弱树势或导致风折幼树受害更重。受害植株树势衰弱,引起落花、落果,严重时枝干或整株枯死。
荔枝拟木蠹蛾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坑道中越冬。3~4月间,气温逐渐回升,幼虫开始活动,进入为害期。6~7月,幼虫进入化蛹期,随后羽化为成虫。成虫产卵后,卵孵化为幼虫,继续为害荔枝树。
物理防治:人工检查,发现幼虫及时摘除,消灭幼虫。
化学防治:在幼虫活动期,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如敌敌畏、西维因、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等。
案例分析在某荔枝园,由于荔枝拟木蠹蛾的为害,导致受害株率达60%以上。经过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该荔枝园的荔枝拟木蠹蛾得到了有效控制,受害株率降至20%以下。
荔枝拟木蠹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荔枝的蛀干害虫,对荔枝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其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对于荔枝树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注入杀虫剂:用注射器吸取敌敌畏乳剂1:1或相同比例的其他有机磷药液,注入坑道约0.5毫升,杀死幼虫。
触杀初期幼虫:于6-7月间喷洒西维因或拟除虫菊酯稀释液于隧道附近的枝干上。
堵塞坑道:用竹签、木签堵塞坑道,使幼虫或蛹窒息而死。
钢丝刺杀:用钢丝刺杀坑道中的幼虫或蛹。
在某荔枝园的防治实践中,我们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统计,防治后的荔枝木蠹蛾虫株率下降了50%,虫口密度下降了60%。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荔枝木蠹蛾防治方法的实际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