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生态鲢鱼首次开捕,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2017年,扬州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以来,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共退出养殖水面6.5万亩。为妥善处理退养还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降低退养还湖水域捕捞强度,促进水域生态...
转眼间,青、草、鲢、鳙、鳊等湖区常见鱼种倾入船仓;有意思的是,由于近来长江水位上涨,只在江水中生存的鲻鱼,也顺着江潮壅高倒灌时逆流而上进入高宝邵伯湖,而这种鱼目前市场...
为让扬州市民吃上这些“生态花鲢”,高宝邵伯湖水产协会已经在扬州市兴城东路的万禾农产品直销专业合作联社设立了直销点。有关方面还正在谋划进一步扩大直销点的产品品种,有望让高邮湖的野生银鱼、螃蟹等水产品通过直销方式,走上扬州市民餐桌。
于2021年6月14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看丰富、高质量视频就上西瓜视频。打开西瓜视频,看完整高清内容
雨缘a决择1293粉丝0视频 关注 高邮湖~生态养殖,保护水资源,一亿尾鱼苗回归~高邮湖 974次播放2021-06-14发布 打开App观看 谁敢动台湾试试!特朗普突然对华喊话,岛内风向一夜巨变!4637次播放前天12:03 图片儿会唱歌。图片上会跳舞。制作视频很简单。#对口型唱歌 #图片会唱歌 #图片会跳舞4次播放3天前 vlog
在highaoiliu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围网养殖水域,渔民们开着小渔船,将一张超大的渔网,渐渐收拢。它们的学名分别是鳙鱼和鲢鱼,跟青鱼和草鱼合称为四...
昨天上午10时许,大网开始收起。一条条在天然状态下生长的大花鲢,在网中穿梭跳跃。渔民们开心地用网兜将鱼儿捞起,装入船中。这些野生的花鲢鱼平均重量在6斤左右,最大的接近20斤。渔民们花了几小时,才将这些鱼儿装上了两条大船。
为促进湖区渔民增收,高宝邵伯湖水产协会牵头,今年还将12家渔业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了扬州湖泊渔业专业合作联社,统一培育鱼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销售。
1月2日,在高邮湖长征圩水域,放流了20万斤花鲢和鲢鱼。芡实养殖,对水域水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为恢复退养水域的水生...
据介绍,高邮湖的生态养殖花鲢鱼苗,全部由当地渔民用高邮湖的天然鱼苗进行培育,养殖也是天然环境,即野生状态。不需投喂,不用饲料,更不用药物治疗,鱼儿以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为饵料,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
昨天上午,高邮湖生态鲢鱼首次开捕。渔民们通过网道,将两万多亩的花鲢鱼赶到了一起,一网便打了6万多斤。预计今年的生态鲢鱼产量将超过1000吨。
高邮湖是渔民们养鱼打鱼的主要基地,湖区生态资源丰富,水质条件优良。根据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检测结果表明,高邮湖湖底土质状况良好,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据此,我市有关方面积极引导,推广生态养殖模式,进行花鲢等水产品的生态养殖示范推广。目前,已经建成了9万亩的有机水产品基地和3.7万亩的无公害基地。其中,生态花鲢的面积即达到了2万多亩。
highaoiliu是当地的母亲湖,在高邮乡民创造性的探索下,以稻鸭鱼蟹为核心的立体、循环农作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江苏highaoiliu泊湿地农业系统。如果说传统的人放天养农作模式是顺应自然,那现代的绿色生态养殖则是人类在逐步了解自然后,根据湿地环境特点拓展出的科学种养模式。因为优良的生态环境,highaoiliu蟹个大鲜嫩、膏红黄多。
年份 | 养殖面积 | 产量 |
---|---|---|
2008年 | 1.5万亩 | 500吨 |
2009年 | 2万亩 | 800吨 |
2020年 | 2.5万亩 | 1000吨 |
2021年冬天,高邮湖围网养殖水域的花白鲢 丰收,上千万斤鱼儿即将上市。花白鲢是两种鱼的合称,自古就是养殖的主要鱼类。高邮湖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保障了鱼儿的品质,也实现了产量的稳定增长。
立体循环,打造湿地农业新系统 未来展望,绿色生态养殖前景广阔高邮湖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提升了渔业产量,更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未来,高邮湖将继续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养殖道路,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案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