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农民利用传统养鸽技艺,探索致富新路径
新疆羽丰鸽业依托稳定的电力供应,实现养殖自动化,特色养鸽业蓬勃发展,小鸽子孵出乡村振兴大希望,为当地群众铺设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日,笔者来到新疆莎车县依干其镇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家中,还未走进鸽笼,便听“咕、咕、咕”声四起。正是这些鸽子,让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家...
走进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家,笔者发现,鸽子所在的笼舍被分为好几层,每层分成若干个小笼子,每个笼子里基本上都是两只鸽子住在一起,笼子里有一个小窝,有的窝内是鸽蛋,有的窝内则是刚孵化出来的小鸽子。
如今,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一共喂养了300对种鸽,每对种鸽在产蛋周期内能产5至6枚鸽子蛋,每枚鸽蛋的批发价在4至4.3元之间,2014年一年,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仅卖鸽子蛋纯收入就达8万元左右。“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喂养500对左右。”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笑着说。
年份 | 鸽子蛋产量 | 纯收入 |
---|---|---|
2014年 | 300对 | 8万元 |
2023年 | 预计500对 | 待定 |
莎车县乌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村村民帕提古丽·吐尔迪说: 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使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你们看,我每天在养鸽基地上班每月工资1500元,现已脱贫了,不忙的时候还可....
“我最开始是养鸡,后来才改养鸽子。”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说,他以前养殖鸡未见到效益,而他的父亲小规模养殖了几十对鸽子,当时每枚鸽子蛋能卖到2元,算一算,养鸽子比养殖鸡还赚钱,于是萌生了养殖鸽子的想法。2010年,他开始小规模试养鸽子。
最初,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买回100对鸽子,精心喂养,小心翼翼地呵护。同时,为了掌握更多的养鸽技术,他还买来《肉鸽养殖技术》、《鸽病防治技术》等书籍认真学习,并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经过不懈努力,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熟练地掌握了食料搭配、喂养管理、疾病防治、育肥等一整套养鸽技术。经过一年的喂养,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发现养殖鸽子效益的确可观,于是渐渐地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3月,自治区发改委、新疆大学、莎车县卫生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由该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组建,集肉鸽、鹅等家...
“这里面有什么诀窍?”笔者好奇地问,“诀窍就在这儿。”顺着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几个大麻袋。打开袋子,才发现原来是分袋装的豌豆、麦子、玉米等杂粮。吐尔孙尼亚孜·斯迪克说,按比例用杂粮喂养出的鸽子更生态,产下的鸽子蛋个头儿更大,鸽子肉质也更细嫩,口感更鲜美。
鸽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羽丰鸽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位于新疆莎车县乌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村,从2018年基地建立以来,陆续建设现代化鸽棚22个,主要养殖白羽王、银王...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在基地和养殖示范户的带动下,该村养殖鸽子3万余羽,涉及全村370户,户均养殖鸽子80余羽,每户养鸽纯收入6000元以上.莎车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贷款3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
喀什农商行与新疆军企集团签订8000万元贷款授信协议,进一步助力莎车县吾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村和罕克瑞克村养鸽业。 这两个村是喀什地区财政局“访惠聚”工作队的驻村点,2018年,工作队通过对两个村进行调研论证和走访农户,最终决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民发展鸽类养殖产业,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喀什日报 天山网讯近日,笔者沿着巴莎公路走进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墩巴格乡托格热艾日克村2组,四座蓝色屋顶的棚舍呈现在了眼前。走进棚舍,一排排整齐的鸽笼、一只只纯白色的小肉鸽以及自动化的饮水设施依次映入眼帘,这就是莎车县祥泰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 今年3月,自治区发改
逐步形成‘种鸽’养殖繁育产业体系,这不仅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将为吾达力克镇发展鸽产业、打造....天山网讯(记者刘孟馨 通讯员荻...
前面谈到了莎车农民利用传统养鸽技艺,探索致富新路径。,后面将重点放在莎车鸽艺:致富新途,案例先行上。
新疆莎车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着一项新兴产业的崛起——莎车鸽艺。在这里,一只只飞翔的小生命,正为当地群众带来致富的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