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虾池混养技术,探讨在虾池中同时养殖牡蛎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广袤的海域中,牡蛎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营养价值,成为了海洋养殖的重要品种。而虾池,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常见模式,也正逐渐与牡蛎养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养成方式 | 具体方法 |
---|---|
吊绳养殖 | 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吊养于筏架上。 |
聚乙烯绳养殖 | 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聚乙烯绳的拧缝中,吊养。 |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水产专家发明了一种梯状结构的牡蛎快速生长养殖设施,它可使牡蛎生长到商品规格的时间缩短一半,12一18个月就能长成。整个设施类似一架梯子,平浮在海水表层,梯子的每一层由一个鲤形口袋和一个筒形浮子组成。利用该设施生产的牡蛎比野生的或海底养殖的牡蛎壳薄,出肉率高。
虾池选择: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1.3m以上,日平均换水率50%左右。
混养方式:在虾池中播养牡蛎,利用牡蛎摄食对虾残饵,同时净化水质。
育苗技术:应用室内控温育苗技术,控温培育的贝苗具有早出苗、出大苗的优越性。
混养效益分析混养牡蛎的虾池,每公顷可放牡蛎苗90000—105000个,播养蛎苗时间在4月上、中旬,到11月底即可收获,壳高达10cm左右时,每公顷产牡蛎9000kg以上。
探索牡蛎与其他水生生物的混养模式,提高养殖空间的利用率,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推广立体化养殖模式,如利用海藻床、海面吊养等,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增加产量。
虾池牡蛎混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因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种养殖模式将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因为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成为水产养殖行业的新趋势。在众多生态养殖模式中,虾池牡蛎混养因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备受关注。
虾池牡蛎混养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虾池利用率:虾池中养殖牡蛎,可以在不影响对虾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虾池空间,提高养殖效益。
改善水质:牡蛎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虾池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改善养殖环境。
增加经济效益:虾池牡蛎混养可以同时收获虾和牡蛎,提高经济效益。
2.牡蛎养殖方法: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主要包括室内控温育苗和室外池养育苗。
以我国某沿海地区为例,该地区采用虾池牡蛎混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