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番石榴立枯病,又称干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种病害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借由植物的伤口侵入,对番石榴树造成严重损害。
症状 | 描述 |
---|---|
枝条受害症状 | 由单一枝条开始发病,病害向树干基部蔓延,导致全株死亡,受害枝条出现萎凋现象,叶片下垂,产生红色小点,叶片脱落,新芽生长停顿、变黑,未成熟叶缘呈波浪纹。 |
叶片受害症状 | 最初顶端叶片呈缺水状,并产生红色小斑点,后来整枝叶片均出现这种症状,且易脱落。 |
全株症状 | 罹病部位枝条的叶片色泽淡、暗,不具生命气息,反射光泽弱,容易与健康植株的叶片分辨。罹病枝条后期容易落叶,病症更明显,病势会逐渐向下发展,导致相接枝发病,终向茎基部发展而导致全株枯萎。 |
立枯病病菌在温度高于40℃或低于16℃皆不能生长,在16~36℃生长速度最快。高温及台风过后立枯病最易发生。由于番石榴品种抗病的差异性,如早熟白、烟脂红、东山月拔、大果番石榴较抗病。
选用较抗病的早熟白、烟脂红、东山月拔、大果番石榴品种。
适时对果树进行修剪,以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对病害的影响。
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五、案例分析在某番石榴种植区,由于连续两年未对果园进行彻底清园,导致立枯病大面积发生。经调查发现,该地区种植的番石榴品种抗病性较弱,加之管理不当,导致病害严重。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该地区立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番石榴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立枯病初期,植株新梢会出现病症,新芽无法展开,转为暗色并黑化,生长停止。叶片黄化,类似缺肥症状,整体叶片色泽淡暗,无生命活力。后期,病枝条容易落叶,病症更加明显,病势逐渐向下蔓延,最终导致全株枯萎。
春季后期和夏季病势较轻,但秋冬季则严重。立枯病菌具有长椭圆形和短椭圆形的孢子,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34℃,湿度愈高,产孢愈多。
防治立枯病, 应选择抗病品种,如早熟白、烟脂红、东山月拔、大果番石榴等。适时修剪果树,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药剂防治方面,由于立枯病菌存在于维管束附近,药剂防治难度较大,因此田间清园工作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避免感病枯枝残留田间,减少二次感染;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枝,减少病原传播;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因为科学研究的深入和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番石榴立枯病的防治将更加有效。同时,加强品种选育,培育出更多抗病品种,也是降低立枯病发生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