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乌鸡养殖技术:探讨乌鸡养殖方法与效益

泰和乌鸡,以其洁白无瑕的羽毛、娇小玲珑的体型和紧凑的体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种乌鸡不仅是珍贵的观赏品种,更是药用、滋补的佳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提高乌鸡养殖效益的关键。

乌鸡养殖技术:探讨乌鸡养殖方法与效益
养殖方法与效益

人工饲养乌鸡, 需要确保每个生长阶段都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选择合适的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的第一步。

养殖方法 具体操作
全进全出 养殖的乌鸡使用多间相对独立的空间,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疫病防治 每月用2%~3%的火碱水在鸡舍外环境喷洒消毒一次,每周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对鸡舍内带鸡消毒一次。
雏鸡育成 0~7周龄为育雏期,育雏前育雏室要彻底消毒,四周墙壁、地面等 用30%的煤焦油皂化溶液消毒,再用10%的石灰乳刷白。
蛋鸡管理 乌鸡一般在21~72周龄为产蛋期,产蛋鸡地面平养每平方米饲养5~6只。
商品鸡饲养 8~9周龄的乌鸡为商品鸡,商品鸡的饲养密度为在平养情况下每平方米10~12只。
鸡舍建设 鸡舍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道路平坦、水源充足,周围没有噪声源和污染源的地方。
疫病防治

在乌鸡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至关重要。

马立克氏病:通过免疫预防,降低感染风险。

新城疫:定期接种疫苗,提高鸡群免疫力。

传染性支气管炎:加强鸡舍通风,减少病原体滋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做好鸡舍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在疫病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免疫管理,确保鸡群健康。

育雏与饲养管理

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育雏初期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4℃,3周龄时接近室温,室温最低应保持在18%。育雏室内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过干过湿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

在饲养过程中,应保持安静的环境,及时观察鸡群的反映,做好病虫害防治。当乌骨鸡体重达到1公斤左右时就要及时出售。

乌鸡养殖是一项富有潜力的项目,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乌鸡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养殖户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结束乌鸡养殖技术:探讨乌鸡养殖方法与效益。后,我们继续探讨乌鸡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乌鸡养殖技术:探讨乌鸡养殖方法与效益

疫病防治方面,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鸡舍内外环境消毒,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在雏鸡育成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鸡舍环境清洁卫生。

在蛋鸡管理阶段,乌鸡一般在21至72周龄进入产蛋期。产蛋鸡对蛋白质和钙的需求较高,因此,饲料中应保持适宜的粗蛋白和钙含量。同时,保持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提高产蛋率。

商品鸡饲养方面,8至9周龄的乌鸡即可作为商品鸡出售。商品鸡的饲养密度要适中,确保鸡群健康成长。在饲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并结合自然放养,降低成本。

农村养鸡多采用地面平养或离地平养。离地平养时,鸡床高度一般在70至100厘米,便于管理和清洁。此外,鸡舍还需配备食料槽、供水设施等基本设施。

乌鸡的适应性较强,但幼雏体质较弱,抗逆性差。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雏的护理,确保其健康成长。

适时育肥是提高乌鸡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从7周龄开始,乌鸡进入育肥期。在此期间,饲料中的代谢能要高于前期,粗蛋白质可略低于前期。通过科学配比饲料,确保乌鸡在育肥期达到最佳体重。

乌鸡性情温和,不善争斗,但最好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以保证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乌鸡善走喜动,飞翔能力较差,因此,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较为适宜。

乌鸡的繁殖方面,选择性成熟早的公鸡和母鸡进行交配,搭配比例为1:10。在组笼养殖时,每笼7只,公母搭配比例为1:6。种蛋孵化期为21天。

泰和乌鸡体型较小,成年公鸡体重1.3至1.5公斤,成年母鸡体重1至1.25公斤。母鸡开产日龄为170至180天,年产蛋100枚左右,蛋重40克左右,蛋壳呈浅白色。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全价性,以确保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玉米、稻谷、大小麦、糠麸、青绿饲料等均可作为饲料,但要确保饲料的质量。

雏鸡的饲养密度因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时,2周龄内每平方米饲养30只,3至4周龄每平方米饲养25只,5至6周龄每平方米饲养20只。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日常防疫工作,及时接种疫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