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紫纹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牡丹根部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只是,牡丹在生长过程中,却常常受到一种名为“牡丹紫纹羽病”的真菌性病害的侵袭。这种病害主要危害牡丹的根部,对牡丹的生长和观赏价值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为您介绍牡丹紫纹羽病的危害特点、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危害期长:牡丹紫纹羽病的危害期较长,病株并不会立即枯死,需要经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生长势减弱:病株的生长势会逐渐减弱,叶片变小,呈大小年开花,严重时部分枝干或整株枯死。
根腐现象:病株的根部会呈现出黄褐色、深紫色或黑色,严重时变为湿腐,病根表面有一层似棉絮状的菌丝体。
牡丹紫纹羽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防治方法 | 具体措施 |
---|---|
严格进行苗木和土壤消毒 | 苗木用20%的石灰水浸根半小时,或100倍的或波尔多液浸根1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根3小时。土壤消毒,可在翻地前,每亩施人2.5%赛力散粉5-7.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粉2.5-5公斤,或硫黄粉10-20公斤,翻入土中。 |
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 施用未经充分腐熟发酵的人粪尿等有机物,避免造成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水透气性好。 |
进行灌根治疗 |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可挖出烧掉,或切除病根经消毒后重新栽植。对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植株,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可选用波美1度石硫合剂、200-500倍硫酸铜溶液、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等药物。 |
增施钾肥,促进新根生长 | 生长期,可使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也可在施肥时,加入硫酸钾或氯化钾,每亩用量5-7.5公斤。 |
合理中耕和冬翻 | 使牡丹园的熟土层,经常保持在25至30厘米左右,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水透气性好。 |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 蛴螬咬破的根株,易感染根腐病。因此,每年早春,要及时喷洒敌百虫800倍液或辛硫磷1000倍液。 |
选择抗病品种: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牡丹品种,降低发病风险。
实行轮作:避免重茬,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加强土壤消毒:在栽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消除病原菌。
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牡丹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防止病害蔓延。
牡丹,国色天香的象征,其根腐病却常给种植者带来困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牡丹紫纹羽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牡丹种植者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牡丹紫纹羽病,又称紫色或黑色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主要侵害牡丹的根系和根颈部位,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该病害的特点是危害期长,即使感染后,牡丹植株也不会立即枯死,而是经过数年逐渐恶化。
在种植前,对苗木和土壤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至关重要。可以使用20%的石灰水或波尔多液浸根,再以1%硫酸铜溶液浸根。同时,在翻地前,每亩施用2.5%赛力散粉或五氯硝基苯粉,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助于提高牡丹的抗病能力。避免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人粪尿等有机肥,以免增加土壤中的病原菌。生长期可适量施用磷酸二氢钾,促进新根生长。
3.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会破坏牡丹的根系,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每年早春,及时喷洒敌百虫或辛硫磷等杀虫剂,以减少地下害虫的危害。
4. 实行轮作与客沙换土实行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将患病植株根颈周围的土壤挖出,换入干净的新沙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5. 晾根和挖沟隔离将患病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病根暴露在空气中,经过日光曝晒和通风,可以减轻病情。在罹病和健康植株之间开挖深沟,以阻断菌丝体的延伸,防止病害的传播。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可挖出烧掉或切除病根后重新栽植。对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植株,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使用波美1度石硫合剂、硫酸铜溶液、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等药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