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钦北香蕉种植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经营

钦北区将“壮大香蕉产业、打造生态新村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村”紧密结合,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改革组织形式,实行抱团合作,推动香蕉种植产业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钦北香蕉种植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经营
转型,逆境中的选择

“我们虽然种了几十年香蕉,但还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生产水平。再靠单打独斗去发展,我们的香蕉品牌打不出去,香蕉的质量得不到认可,我们将在竞争中被淘汰。”绿洲香蕉合作社社长李仕友这样描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合作,铺就致富路

李文博是那觅村的蕉农,他在本村租了20多亩地种植香蕉,尝到了甜头后,又到邻村或外地租了土地,连片种植200多亩香蕉,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香蕉大王”。

合作社名称 成立时间 香蕉种植面积 年产量
那桑香蕉合作社 2011年8月 11万亩 11多万吨
富海果蔬合作社 2012年5月 8万亩 8万吨
宜家乐果蔬合作社 2013年2月 6万亩 6万吨
抱团,让风险降低

面对香蕉种植户的头号天敌——黄疫病1号病毒,每年,香蕉合作社都会邀请农业部门的专家,到田间地头向蕉农讲解防疫知识,引导蕉农科学种植,大大降低了香蕉种植户的风险。

案例研究:雨后紫苏种植

“下雨啦!”4月27日早上,陵川县西河底镇紫苏种植基地,山西百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苏天顺喜不自禁,这场雨,他整整盼了一周多的时间。

“种紫苏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何彩铃表示,自己在产业园里种植了近3000亩香蕉和粉蕉,带动了十几户农户跟种,带动1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江城区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积极兴修道路、水利设施,引进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助力群众增收、乡村发展。

按照贫困村产业覆盖率25%以上要求,引导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平吉镇三冬村委主任林星才,带动了全村39户农户养殖肉鸡,每年为村民增收数十万元。

10万株圣女果苗和豇豆种子已先后发放给育才生态区、天涯区、崖州区等地农户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经过不断调研探索,国家能源集团决定扎根扶持特色小产业,以农业经营、务工、分红和脱贫户参股等多种形式,助力米业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陈冠铭长期从事南繁科研与服务、农业推广与服务和农业规划工作。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专门提到‘乡村振兴战略’,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词叫‘产业兴旺’,我们是做农业科研的,新的品种、新的技术肯定是‘产业兴旺’重要的核心部分

30多年前,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再造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在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经济领域后,农户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信息闭塞,使得农民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难以衔接。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钦北区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发现,广大农村需要的是真正适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维护农民经济权益的农村经济组织。于是,香蕉合作社应运而生。

刚才聊了钦北香蕉种植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经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现在聊聊钦北香蕉现代经营,农民增收新典范。

钦北香蕉种植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经营

那桑村,这个以香蕉闻名的村庄,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2011年,9户村民联合成立绿洲香蕉合作社,引领香蕉产业迈向产业化、组织化发展。如今,钦北区香蕉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香蕉11多万吨,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合作社成立后,香蕉种植有了统一的管理和销售渠道。蕉农李文博说:“以前销售全靠市场,现在有了合作社,销路和价格都有了保障。”

合作社统一进行种植、采收,实行生态化种植和无伤采收,保证香蕉品质。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种植,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引进的优良品种威廉斯B6、巴西1号等,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香蕉产业前景广阔,合作社将继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强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