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五六月份,气温升高
发病严重的池塘死亡青苔、水草较多沉积于池塘底部,在酸性底质条件下,缺氧的后半夜硫化氢悄然升高,致小龙虾中毒。
2、3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逐渐出洞并开始摄食,此阶段主要虾病为纤毛虫、黑壳和黑尾等寄生虫病,并伴发肠炎病。但小龙虾病害较多,尤其是...
5月气温升高,小龙虾病害频发对于马上进入五月的小龙虾池塘因为气温的不断升高,进而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出现“五月瘟”现象,小龙虾大量死亡,养殖朋友损失惨重。
5、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早晚温差大,小龙虾受水环境应激程度大,同时,小龙虾摄食量增大投饵量加大,残饵及排泄物增多,水质易变坏,导致小龙虾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差,易受致病菌侵袭而致病,造成小龙虾...
养殖户之前使用了二氧化氯、解毒类产品、VC、VE、补钙、蛭弧菌等药物并无对症治疗,有鉴于此,笔者给养殖户制定了解决方案:以速效增氧底改产品治标,生物分解底改产品治本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第二天新增死亡量大幅下降,并恢复吃料。
病害 | 判别特征 | 防治建议 |
---|---|---|
丝发黑、发黄 | 防治建议: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 | |
脱壳不遂 | 判别特征:头胸甲突出。防治建议: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 | |
弧菌病 | 判别特征: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肝脏发白,黑鳃,活力低。防治建议:消毒+调水+改底。 |
根据个人积累,每年5月份均有类似情况发生,包括蟹塘上岸,均系温度升高、池底沉积物分解骤升导致的缺氧所致,本质并无不同。每个养殖单元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生化的变化,有害的变化必然导致系统失衡,引发养殖动物的疾病。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笔者初步判定是底质恶化,夜间缺氧,致硫化氢升高中毒导致的死亡。
5月9日接到江苏金湖县小龙虾养殖户施老板求助电话,称近期内小龙虾发病率非常高,无论池塘、稻田还是藕塘养殖的小龙虾均大面积发病,亩死亡量高者达3斤,损失惨重。
发病小龙虾体表与中毒症状相符,体内无病原,而且大部分胃磨、肠道内均有食物,表明发病之前摄食正常,系夜间中毒上草或伏于草底。
3、5、6月份气温升高注意蓝藻爆发及水草的养护。2、 水体蓝藻及裸甲藻等有害藻过多,小龙虾大量摄入难以消化或消化后内毒素造成中毒,晚期往往伴随细菌继发感染。4、勤底改,做好底部养护及时分解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每年5月,小龙虾养殖多地区会发生大量死虾情况,有的池塘甚至在几天之内死完,这种现象叫做“五月瘟”。天气进入五月白天最高气温均能达到30度以上,加上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稻梗的酸败、饲料、粪便、死亡青苔的积累,耗氧十分严重。
小龙虾体质:小龙虾养殖高密度、高投料、快生长的养殖模式下,龙虾从放苗到起捕上市最短的是17天,以前至少要35天以上,时间缩短一半,虽然缩短了上市时间...
高温季节小龙虾疾病的防治技术因为气温不断攀升,小龙虾在养殖生产中会遇到一些病害,下面将小龙虾常见病害和治疗提出供大家参考,方法提出时值5月上旬,温度突升,且昼夜温差较大。
此外,针对不同的小龙虾病害,如丝发黑、发黄、脱壳不遂、弧菌病等,都有相应的防治建议。如丝发黑、发黄,建议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脱壳不遂,建议补钙、加大饲料投喂量;弧菌病,建议消毒、调水、改底。这些具体措施旨在帮助养殖户有效应对小龙虾病害,减少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