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养殖技术是针对雏鹅生长发育特点
时洪君,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4212新生雏鹅身体发育不完全,抗病能力差,为了保证其能够迅速的生长发育,科学高效饲养管理技术也就必不可少。目前看来,雏鹅的饲养管理必须从准备、培育以及饲养三方面入手。
五、适时放牧。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气候温和的地方,雏鹅出壳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场上放养,吃食嫩草,减少喂饲,并可将小鹅放到户外能晒得到太阳的水里洗澡10多分钟,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冷水田、深水、积水阴沟及泥浆田均不宜放。40天以前小鹅,要谨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换窝棚垫草保持厩舍干燥、清洁。
60天的雏鹅,以放为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如果天热可用细沙垫栏,以防过热。如果用抱窝母鹅育雏,100只左右雏鹅,放3一4只母鹅和一只公鹅,公鹅能防敌害。
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饮食管理 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
鹅天性食草,具有生长快、耐粗饲、生长周期短等优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关键措施,供养殖户和同行参考。
严格选种选择持有种畜禽生产许可的优质种鹅,确保种鹅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3、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冬季我们又该如何科学的养殖雏鹅呢? 1、雏鹅的特点生长发育快;消化道容积小,因此消化能力不是很好;体温调节功能不完整,因此对外界的温度变化...
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观察雏鹅表现来了解,当雏鹅拥挤成堆,不吃食,说明是怕冷,温度偏低,此时除增温外,还应用手拨散雏鹅,使之活动,防止被压死。
四、注意事项项目 | 内容 |
---|---|
育雏条件 | 育雏室育雏设备的准备检修接雏前要对育雏室进行全面检查,对有破损的墙壁和地板要及时补修,保证室内无贼风入侵,鼠洞要堵好,照明用线路灯泡必须完好,灯泡个数及分布按每平方米3W的亮度安排,安排好取暖设备。 |
温度适宜 | 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
饲养密度 | 每群雏鹅以500羽为宜,应根据雏鹅的体形大小和生长情况,不断高速饲养密度。一般中、小型鹅7日龄以内每平方米饲养18——25羽,7-15日龄每平方米12-15羽,15-21日龄7-10羽,以后因为鹅的不断生长,降低每平方米的饲养羽数。 |
科学的饲养管理 | 开食:当... |
米饭虽然容易消化,适口性好,但营养成分比较单一,不能满足雏鹅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科学的养鹅方法应改用全价配合日粮饲喂雏鹅,有条件的地方...
雏鹅养殖技术是针对雏鹅生长发育特点,采取科学饲养管理措施,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已经说过,下面看看雏鹅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在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方面,关键措施包括严格选种、科学饲养管理等。例如,雏鹅的饲养密度、养殖环境、饮食方式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都需要精心管理。雏鹅调节体温能力弱,饲养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保温期的长短因品种、气温、日龄和雏鹅的强弱而异,一般需保温2至3周。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至5日龄为28至27℃,6至10日龄为26至25℃,11至15日龄为24至22℃,16至20日龄为22至20℃,20日龄以后为18℃。
在疾病防治方面,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同时,要密切关注雏鹅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雏鹅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