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香樟生产栽培技术,指在适宜条件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地区樟树苗木的生产和生长,本文结合樟树的特征,对樟树的苗木培育和管理技术进行了一定的介绍、研究和推广,以期提高樟树苗木的栽培技术水平。

香樟生产栽培技术,指在适宜条件下
樟树概述

樟树,学名香樟、樟木,是当前我国树木种类中少数的用材、绿化和防护等特性为一体的珍稀树种。这种树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及其它省份。

种植与培育

种植樟树时,要按一般的规程挖掘种植穴,坑穴深度、长度及宽度都要达到50~60厘米,穴底要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种植土应疏松肥沃。栽植深度以地面与香樟苗的根径处相平为宜,栽植时,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连,回土不紧或不实会形成吊空。

养护管理

由于是在不适宜的反季节中栽植香樟树,因此,香樟树栽好后就要强化养护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还要经常对地面和樟树叶面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病虫害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方法
7月上旬 袋蛾 每亩用敌百虫精0.5公斤大水喷雾
9月中下旬 刺蛾 每亩用敌百虫精0.5公斤大水喷雾

香樟既怕旱,但更怕湿,在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易造成烂根蹲苗乃至死亡,一般表现为叶子发黄不舒展,枝皮老枝无光泽,种后三年无气色,要求雨后疏沟防渍,旱年开沟勤窨水,抢住潮田勤施肥。一般年施肥3-4次,用肥量为复合肥、尿素各50公斤/亩,排窨水量视天气而定。

樟苗培育探索运用二次移植新技术。再加上化肥面施,薄肥勤施,磷钾肥配套施,促使肥肉根往耕层长,形成密集的须根群,确保了销售苗带泥多,耐运输,成活率达99%以上,比常规育苗成活率提高4%-9%,比直生苗提高成活率15%左右。

通过科学的管理,香樟的生产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推广更加先进的栽培技术,为我国樟树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讲完香樟生产栽培技术,指在适宜条件下,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实现香樟树苗培育、种植、养护和收获的整个过程。,让我们转向香樟栽培: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香樟生产栽培技术,指在适宜条件下

香樟树病虫害防治一般分为两次,分别在7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进行。防治对象分别为袋蛾和刺蛾。使用敌百虫精进行喷雾,并结合修剪去除虫包、病株,确保来年树苗正常生长。

在樟树苗培育中,探索运用二次移植新技术,即当年生苗剪主根移植到二年生苗为一次移植,亩栽苗5000株以上。二年生苗剪大根移植到待售苗圃为二次移植,亩栽1400株以上。此外,采用去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既利于销售,又可调节植株间的光照,加快茎秆增粗速度。

合理密植、薄肥勤施后,香樟苗比常规培育苗提前1-2年上市。上市量每年每亩约340-360棵,一方面及早占领了香樟市场,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另一方面恰到好处地调节了株间光照,加快了植株增粗速度,为下轮发展赢得了时间。

经过反复试验,认为香樟树苗一年生后最好进行移苗。切忌选用留床苗,因为选用留床苗尚无成功的例子,故应选择移栽培养数年的苗木。

合理密植、整枝增长法是提高香樟树苗产量的有效手段。一般香樟田每亩种植600-700棵,而适当密植田每亩种植量可达1200-1400棵。通过合理密植,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繁殖量,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调节了光照,确保了株型挺拔,并通过整枝减少了无效消耗,促进了顶端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