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家蚕眠起处理技术,涉及家蚕幼虫蜕皮后恢复活力

环境因素 影响
温度 蚕属变温动物,适宜温度为20~30摄氏度。
湿度 适宜湿度为70%~75%,有利于蚕座卫生。
光线 以自然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空气与气流 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不良气体污染。

家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其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蚕的一生,从卵孵化到成蚕吐丝结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生长需求。

家蚕眠起处理技术,涉及家蚕幼虫蜕皮后恢复活力
家蚕眠起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养蚕技术水平和蚕茧产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蚕儿眠起处理工作做得如何。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眠期保护和起蚕处理三个过程。

蚕进入少食期,应加眠,喂1—2回叶,即将下眠进行眠除,使眠蚕有干爽的蚕座。眠前给桑量逐步减少,既不浪费桑叶,又有利于蚕座平整和加网。

眠期保护

蚕眠期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按正常温度保护,1龄眠期22小时左右,2龄眠期18—20小时,3龄眠期24小时,4龄眠期44—46小时。眠期温度比平时饲育低1℃左右,蚕眠前期,干湿差2℃左右,湿度稍大利于蚕儿蜕皮。

蚕蜕皮后头部呈淡褐色为饷食适期,适当推迟饷食,有利蚕儿发育齐一,对蚕体质和蚕茧产量无不良影响。春蚕、中晚秋蚕蜕皮90%—95%饷食,夏蚕、早秋蚕气温较高,蚕蜕皮85%—90%时饷食。

采回的桑叶要洗净,在阴凉处晾干。

桑叶保持新鲜,每次喂养适量,剩下的放在冰箱里保鲜。

蚕室光线以自然的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保持空气清新,避免不良气体污染。

掌握家蚕眠起处理技术,提高家蚕幼虫活力与产量,是蚕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通过优化环境因素、合理饲养管理,实现家蚕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1、蚕室温度调控

在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温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家蚕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理想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20至30摄氏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仅会减缓蚕的生长速度,还可能对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浙江某县的蚕农张先生,他的蚕室通过精确的温度调控,确保了蚕宝宝在适宜的温度下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了蚕茧的产量。

家蚕眠起处理技术,涉及家蚕幼虫蜕皮后恢复活力

2、桑叶处理技巧

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处理桑叶时,要尽量保持其新鲜,避免使用变黑发霉的桑叶,以免蚕宝宝生病。同时,给蚕喂桑叶时,要洗净双手,以防病菌感染。在四川某地的养蚕户李女士,她通过精心挑选和清洁桑叶,确保了蚕宝宝的健康成长。

4、蚕儿蜕皮与饷食

环境中的湿度也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食桑量、消化吸收、蜕皮以及蚕座卫生等。蚕呼吸旺盛,食桑量多,消化吸收加快,生长发育快龄期短。但多湿也会使病原微生物繁殖快,蚕易感染发病。因此,保持空气湿润、蚕座干燥为好。在广西某县的养蚕户陈先生,他通过精确控制湿度,使蚕宝宝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6、光线与通风

蚕有趋向光源的本能,但强光会使其背离光源。因此,蚕室光线以自然的散射光为宜,一天中16小时左右明、8小时左右暗,则蚕生长正常发育整齐。同时,蚕室要定时打开门窗,排除污浊空气,引进新鲜空气。在贵州某地的养蚕专业户黄先生,他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光线调节,为蚕宝宝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7、病虫害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