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关注杏鲍菇无污染、高品质生产
杏鲍菇肉质肥厚、养分丰富、保鲜期长,是味道最好的菇类之一,被誉为“平菇王”。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是一种口感好,又具有药用功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特征 | 描述 |
---|---|
温度 | 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6℃;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15~18℃,温度低于8℃或高于20℃时,子实体发育不良。 |
营养 |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较丰富的氮源;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基质原料有棉子壳、木屑、蔗渣、麦秆等;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基产量最高,朵型也大,子实体风味较好。 |
水分和湿度 | 培养基含水量以60%为宜,拌料时水分要适中,宜小不宜大,料水比1∶1.1;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各在90%~95%和85%~90%。 |
空气 |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一定量二氧化碳浓度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 |
光照 |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Ix。 |
pH值 | 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是6.5~7.5,出菇时的最适pH值是5.5~6.5。 |
季节安排:最好根据所选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安排好生产季节,一般以9月上旬制菌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为宜。
栽培料配方: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或木屑35%,棉籽壳40%,麦麸20%,玉米粉3%,石膏1%,蔗糖1%,水分60%~65%。
装袋、灭菌和接种:采用熟料袋栽方法生产,常规采用17~50厘米塑料袋。消毒灭菌后,单头接种,将菌袋摆放在适温及光线较暗的培养室中培养。
催菇及出菇管理:催菇排架、疏蕾、控制水分和温度、病虫害综合防治。
采收与加工
采收:当菌盖平展,边缘微内卷,孢子尚未弹射即可采收。
脱膜覆土:菌袋出过2潮菇后,需脱膜进行覆土栽培。
保鲜包装:采收的杏鲍菇可根据标准进行分级保鲜包装上市。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可切片晒干或加工成软罐头。
了解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是成功进行绿色栽培的基础。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6℃,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0~15℃,而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则因菌株而异,一般为15~18℃。因此,在进行杏鲍菇栽培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温度要求。
1. 季节安排:应根据所选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安排生产季节。一般9月上旬制菌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元旦前后出菇结束。
2. 栽培料配方:采用合适的原料配比是确保杏鲍菇高品质的关键。常用的配方包括玉米芯、棉籽壳、麦麸等,其中以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的培养基产量最高,朵型大,子实体风味好。
3. 装袋、灭菌和接种:采用熟料袋栽方法生产杏鲍菇。常规使用17~50厘米塑料袋,接种后摆放在适温、光线较暗的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4. 催菇及出菇管理:包括催菇排架、疏蕾、控制水分和温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其中,疏蕾是确保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适当疏蕾可提高商品菇的比率。
案例:某地区种植大户张先生在了解到杏鲍菇绿色栽培技术后,决定尝试种植。他严格按照栽培技术要求,精心选择原料、科学安排季节、细致管理出菇过程。在第一茬出菇时,他收获了约1万斤高品质的杏鲍菇,经济效益显著。
分析:张先生的成功在于他对杏鲍菇绿色栽培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严谨态度。他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了栽培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高品质。
未来展望:绿色栽培引领健康饮食潮流因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绿色栽培的杏鲍菇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我国应加大绿色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杏鲍菇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绿色食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