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探讨泥鳅在非土壤环境中的养殖方法与挑战

无土泥鲫:养殖技术方法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探讨泥鳅在非土壤环境中的养殖方法与挑战

泥鲫:养殖池的大小可由养殖的数量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池需要用硬化水泥结构,防止泥鳅钻入泥底。进水口的设计应高于水面高度,防止泥鳅逃跑,出水口则应以细密的网状格挡住。鱼巢则可用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柔软性好,避光性强,可以为泥鳅提供一个舒适的栖息场所。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不仅易管理,而且出售泥鳅的时候也非常容易捕捉,不容易逃跑。

4、春天到来之际,使用生的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20天以后,将泥鳅苗放入池塘中。

1、泥鳅的生长环境是在水中,准备7亩左右的一个大池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

2、合理改善水质,在池塘中河里的种植一些植被,比如说水葫芦。

3、每个池塘至少配备一台增氧机,合理控制池塘的进水和排水。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池深0.8-1m,水深0.4-0.6m。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埂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泥鳅善逃。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破损,池埂是否坍塌,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另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泥鳅的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勤除池边杂草,高温季节每隔15天用二氧化氯一次,每7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漏洞及时修补,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做好养殖日记。

泥鳅养殖技术无土养殖泥鳅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养殖技术,传统的饲养泥鳅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但是,在淤泥单位面积上泥鳅的栖息量少,不仅对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低,而且采捕时的效率也不高。而无泥土养泥鳅,可以不用淤泥。仅需要提供一个可给泥鳅钻入洞孔隐蔽的栖息空间。既可多层次立体利用水体,又便于捕捞商品泥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泥鳅养殖技术无土养殖吧。一起来看看!

水质调控

在放养鳅苗前2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cm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kg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天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kg,用于培肥水质。

池塘饲养泥鳅,鳅塘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饵,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饵。开始先将粉状饲料沿池边四周泼洒,逐渐将投喂地点固定在食台上。

4、效益分析

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cm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cm,每次667㎡施有机肥20kg,增加池塘中的桡足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cm,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在养殖方面需要了解泥鳅的习性和生存环境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合理养殖泥鳅才能高效率繁殖增加产量避免在养殖泥鳅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目前无土...

3、饲养管理

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的苗种1100kg,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min。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增投动物性饵料为60%-70%.具体投饵量随水温、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3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1%-2%;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3%-6%;7-8月份投饵量可增至泥鳅总重的6%-7%,9月份投饵量逐渐降至泥鳅总重的3%.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让泥鳅“少量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投饵2次。投饵应做到“四定”、“四看”。

由于泥鳅在整个养殖过程都生活在水中,对水质的要求需要新鲜,要无异味异色,而且应该经常加注新水,能够使水不断流动则效果更好。

在水池中投放水草不仅能为泥鳅提供嬉戏的地方,还能为泥鳅遮挡阳光,同时还能够整体改善池内的生态环境,为泥鳅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由此可见泥鳅养殖技术无土养殖的优点在于鳅鱼在细砂中栖息,出售时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养出来的泥鳅好,养殖密度也比泥中养殖的泥鳅提高四倍,具有很高的养殖效益。

因为是无土养殖,所以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在养殖池中可以种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草,用来给泥鳅避暑栖息。为了保持水中的氧气量,水草覆盖面积不宜超过百分之七十。

在苗种放养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种,这种规格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更重要一点是这种大规格苗种一般很少患车轮虫病,即使感染,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但其实也可以无*养殖,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些无*泥鳅的养殖技术。.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

共养殖150天,每667㎡收获商品虾1820kg,销售价18元/斤,销售收入32760元,扣除亩成本22700元,亩获纯利10060元。

注意事项

回顾完泥鳅无土养殖技术,探讨泥鳅在非土壤环境中的养殖方法与挑战。,让我们继续探讨泥鳅无土养殖:创新养殖新趋势。

一、养殖池与鱼巢建设

无土泥鳅养殖的首步是构建适宜的栖息环境。选择硬化水泥结构的养殖池,确保池壁稳固,防止泥鳅逃逸。池底铺设细砂,营造类似自然栖息地的环境。鱼巢可利用废弃轮胎制作,提供遮蔽和栖息空间。此阶段,注重池壁四周网片围护,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入侵。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探讨泥鳅在非土壤环境中的养殖方法与挑战

选择健康、规格整齐的泥鳅苗种,放养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春季水温适宜时,选择晴天下午放养。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大小和养殖规模确定。日常管理中,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适时增氧,确保泥鳅健康成长。

三、饲料投喂策略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饲料包括鱼粉、蚕蛹、豆饼等。根据水温变化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水温适宜时,采用“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即定时间、定地点、定种类、定量,看泥鳅摄食情况、水质变化等,灵活调整投喂策略。

水质是泥鳅养殖的关键。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适时更换部分老水,增加新水。高温季节加强水质管理,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维持水质稳定。同时,关注水草生长状况,适时调整水草覆盖面积,确保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六、案例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细的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因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无土泥鳅养殖有望成为养殖行业的新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