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山药红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山药,被誉为“地里的仙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农副产品市场备受青睐。只是,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害的困扰,其中山药红斑病便是让种植户头疼的一大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山药红斑病的神秘面纱,探究其防治之道。

一、山药红斑病的罪魁祸首

山药红斑病是由一种名为薯蓣短体线虫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害。这种线虫主要侵染山药的地下块茎,导致块茎生长受阻,重量减轻,甚至腐烂。那么,这种线虫又是如何传播的呢?研究表明,薯蓣短体线虫可以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山药红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残体:种植户在收获山药后,未将病残体彻底清除,导致病原体在土壤中存活。

病土:在病田中耕作,将病土带至健康田地,使得病原体得以传播。

种苗:病苗携带病原体,种植后导致病害的发生。

山药红斑病的发生,对山药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极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块茎发育不良:受侵染的块茎生长受阻,重量减轻,影响商品价值。

产量降低:病害严重时,山药产量可减少50%以上。

品质下降:受侵染的山药,口感、色泽等品质均受到影响。

1. 农业防治

轮作: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非侵染作物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原体数量。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山药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土壤消毒:使用土壤消毒剂,如硫酸铜、氯化苦等,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山药种苗进行消毒处理,如用0.1-0.35%的TMK浸泡24小时,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引入天敌:利用线虫的天敌,如捕食线虫的线虫、真菌等,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生物制剂:使用生物制剂,如线虫杀灭剂,杀灭土壤中的病原体。

山药红斑病是山药种植过程中的一大病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为了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种植户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山药的健康生长。同时,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新的防治方法,为山药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防治方法 效果 适用范围 成本
农业防治 较好 适用于大规模种植 较低
物理防治 较好 适用于小型种植 适中
生物防治 较好 适用于局部地区 较高

山药红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山药叶片,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山药红斑病:高效防治新方案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山药红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二、病害传播途径

薯蓣短体线虫是引起山药红斑病的主要病原体,这种线虫在土壤中可以存活长达三年。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种秧病残体、病田泥土等。因此,控制病害传播, 要从源头入手,确保种秧的健康。

1. 轮作:与小麦、玉米、甘薯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施用颗粒剂:在重茬种植的情况下,播前每亩沟施15%的TMK颗粒剂2公斤,防治效果达到75%。

某地山药种植户小李,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山药种植园中出现了严重的红斑病。在了解到病害的严重性后,小李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了轮作,将种植山药的土地与小麦、玉米等作物轮换种植;在种植前,对种秧进行了TMK浸泡处理;最后,在种植过程中,施用了TMK颗粒剂。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小李的山药种植园中红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