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化瓜现象,指西葫芦花蕾发育不良
西葫芦化瓜,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中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指的是西葫芦花蕾发育不良,最终无法正常结果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产量,还降低了果实品质。
成因 | 详细说明 |
---|---|
温度原因 | 夜温过高导致植株旺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棚室保温性能不佳,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光合作用降低。 |
光照原因 | 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昼夜温差小,影响植株生长。 |
栽植密度过大 | 根系竞争营养激烈,上部叶片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低,营养供应不足。 |
点花药浓度不当 | 导致中层叶或中、后层叶缩卷曲、变硬,降低光合强度和营养。 |
授粉不良 | 各种原因导致西葫芦出现授粉不良或无法授粉,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
1. 调节温度:控制夜间温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呼吸消耗。
2. 补充光照:在保持棚内温度的情况下,早拉晚放草苫,阴天拉开草帘子,必要时使用照明灯或反光膜。
3. 优化栽植密度:控制在2000-2500株/亩,采用大小行距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40cm。
4. 授粉辅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确保胚和胚乳正常生长发育。
5. 合理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肥不足。
三、案例分享某蔬菜种植户,去年西葫芦化瓜现象严重,经过调整种植密度、补充光照、优化施肥等措施后,化瓜现象明显减少,产量提高了20%。
西葫芦化瓜现象虽然让人头疼,但只要我们找准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其发生概率,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温度因素影响温度是影响西葫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夜间温度过高,会导致植株旺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瓜条得不到充足的光合产物,从而引发化瓜。此外,棚室保温性能不佳,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也会造成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光合作用降低,进而引起化瓜。
光照不足也是导致西葫芦化瓜的重要原因。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等恶劣天气,使得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不足。加之此时昼夜温差小,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化瓜。
栽植密度过大,植株下面根系竞争营养激烈,上部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光合效率低,容易造成营养供应不足但消耗增加,提高化瓜率。
点花药浓度不当点花药浓度使用不当,会造成中层叶或中、后层叶缩卷曲、变硬,降低光合强度和营养,从而引发化瓜。授粉不良或点花药浓度不当时,子房内无法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之营养生长与其竞争养分,当养分向雌花供应不足的时候,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解决措施
调节温度:白天保持在22-24℃,温度过高时应适当放风。夜间保持在10-12℃,若温度过低,可通过人工加温加以解决。
调整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栽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营养竞争激烈。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西葫芦化瓜问题,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