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韭菜灰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大棚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冬春季节冷大棚韭菜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生会造成叶片枯死,韭菜湿腐霉烂,被病菌感染的韭菜有异味,严重降低食用性,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 发病症状:每年多在12月初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浸染时叶面上产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点,正面多于背面,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期病斑互相融和成大片,直至半叶或全叶枯焦。
2. 发病规律: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韭菜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11月至次年3月是大棚韭菜灰霉病严重发生的时期,这一时期天气通常是低温、阴雨、寡照,棚内湿度大,环境因子十分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防治难度较大。
三、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灰霉病的关键。如黄苗、克霉1号、中韭2号、雪韭等。
2. 适时施肥底肥以沤肥的高品质有机肥料主导2-5t/亩,并依据番茄种类熟性、种植。
采用无滴膜,适时放风、降温,降低室内湿度,防止棚内温度过高。
深埋或烧毁病叶,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5. 喷洒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50千克,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防治方法 | 作用 |
---|---|
选用抗病品种 | 降低发病率 |
适时施肥 | 提高抗病能力 |
降湿 | 减少病害发生 |
及时清除病叶 | 减少病菌传播 |
喷洒药剂防治 | 有效控制病害 |
韭菜,作为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蔬菜,其鲜嫩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冬春季节,韭菜却常常受到一种名为灰霉病的困扰。这种病害不仅影响韭菜的口感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片韭菜减产甚至绝收。
案例分析:绿色防控,保卫韭菜“舌尖上的安全”面对韭菜灰霉病的威胁,李大哥决定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他选择了抗病性强的韭菜品种,如黄苗、克霉1号等。在种植过程中,他严格遵循科学管理,如适时施肥、合理灌溉、及时清除病叶等。
实施细节: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李大哥的韭菜种植基地,我们看到了以下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
合理灌溉生长期间,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防病害滋生。
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大哥的韭菜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据统计,2019年冬季,李大哥的韭菜产量比前一年提高了30%,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不仅让李大哥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也为我国北方冬季韭菜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韭菜灰霉病的挑战,我国科研人员正不断努力,研发新的防控技术。未来,因为科技的发展,韭菜灰霉病的防控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我国韭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