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我国金鲳鱼深加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今年金鲳鱼码头价可谓历年来最佳,但冷冻金鲳鱼因阶段性囤货太多,目前市场销售竞争激烈,贸易收购商和厂大打价格战出现肉搏,部分人宁愿采取平本或亏本销售,一时间不少贸易收购商和加工厂叫苦不迭。

我国金鲳鱼深加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摘要,金鲳鱼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鱼片及鱼糜制品深加工的优质原料。因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金鲳鱼为代表的海洋养殖鱼类深受青睐,但目前我国的金鲳鱼加工利用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的金鲳鱼的深加工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鱼肉的易腐败变质、保存期短等问题影响了金鲳鱼产业的发展,而干燥加工可以通过降低鱼肉中的水分活度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缓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金鲳鱼的保质期。

由于规模化养殖历史不长,我国金鲳鱼的确切产量目前尚无精确的统计。根据估算,我国金鲳鱼加工生产线保有量为38条。

我国金鲳鱼养殖与加工情况
年份 养殖量 加工量 出口量
2016 1.5 0.2 0.1
2017 1.8 0.25 0.15
2018 2.0 0.3 0.2
2019 2.2 0.35 0.25

据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介绍,金鲳鱼虽然起步略迟但发展速度很快,如按单品种统计,金鲳鱼已跻身中国海水鱼产量前三名,仅次于对虾和大黄鱼。

目前国内市场的水产消费还是以鲜活水产品为主,对精加工的包装水产品需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蟹类、对虾、贝类、鳗鱼、金鲳鱼、大黄鱼、小龙虾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优势品种。

养殖:我国金鲳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

加工:目前我国金鲳鱼加工以冷冻、腌制、熟食为主,深加工产品较少。

出口:我国金鲳鱼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欧盟等地。

销售:国内市场以鲜活水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需求较小。

产业链不完善:我国金鲳鱼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完善,上游养殖与下游加工环节脱节。

技术落后:我国金鲳鱼深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品牌建设不足:我国金鲳鱼深加工产品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金鲳鱼深加工技术水平,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打造品牌效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金鲳鱼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金鲳鱼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份额。

金鲳鱼,作为我国海洋养殖的明星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将这一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摆在金鲳鱼加工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金鲳鱼加工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行业提供借鉴。

传统加工的困境

长期以来,金鲳鱼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如腌制、熏烤等,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较低。此外,由于加工工艺相对落后,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品质下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金鲳鱼深加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打破传统加工的瓶颈,我国金鲳鱼加工企业开始探索创新应用之路。例如,采用先进的冷冻技术,延长金鲳鱼产品的保质期;运用超高压技术,提高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开发鱼糜制品,拓展产品线。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以福建省为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金鲳鱼资源,加工产业也相对成熟。以福建某知名金鲳鱼加工企业为例,他们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线,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的金鲳鱼产品,如金鲳鱼罐头、鱼丸等。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远销海外,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市场前景与挑战

因为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金鲳鱼加工市场前景广阔。只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面对诸多挑战。如:如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如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等。

面对未来,金鲳鱼加工产业应积极拥抱创新,以绿色、高效为发展方向。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加工技术的升级;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合作,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这些举措,我国金鲳鱼加工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