鱤鱼人工催产:利用激素诱导鱤鱼产卵的技术
鳜鱼,又称季花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的名贵品种。因为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加,鳜鱼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人工催产技术作为鳜鱼繁殖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激素诱导产卵是利用特定激素刺激亲鱼性腺成熟,从而促使亲鱼产卵的技术。在鳜鱼人工催产过程中,常用的激素有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和注射用绒促性素等。
三、催产剂的配制方法鳜鱼催产剂由三种药物配制而成,分别是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和注射用绒促性素。鲤鱼垂体能加快亲鱼性腺成熟,提高亲鱼的产卵率,另外还可以降低亲鱼的死亡率,用量为2—3毫克;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能促使亲鱼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从而诱发亲鱼产卵,用量为200微克;注射用绒促性素可以促进亲鱼的卵泡发育成熟,使亲鱼尽早产卵,用量为10万单位,5万单位为一支。
1. 放苗
放苗前,需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鱼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鱼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鱼苗。
2. 人工配组,自然产卵
将选好的成熟亲鱼按雌雄比1:1进行人工配组,尽量选择质量相近的个体配组。配组后的亲鱼放入圆形或椭圆形产卵池,水位以1.2~1.5米为宜,辅以流水刺激,经常观察鱼的活动,及时发现亲本鳜鱼相互发情追逐,自然产卵的情况。
参考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按照1:1的雌雄配比,选择成熟度好的亲本,每批次按不同配伍激素,摸索鳜鱼对各配伍激素的敏感程度。以常用鲤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为催情药物,在水深1.2米的产卵池,辅以间隔性流水刺激,密切注意亲本的活动情况,一旦出现相互追逐,即可进行人工授精。
4. 产后亲鱼的护理
产后亲鱼体质十分虚弱,在催产过程中极易受伤,稍不注意便会导致亲鱼死亡。因此,产后亲鱼的护理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项目 | 具体措施 |
---|---|
水温控制 | 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亲鱼造成伤害。 |
水质管理 | 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水质恶化对亲鱼造成影响。 |
投喂管理 | 投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保证亲鱼恢复体力。 |
观察记录 | 密切观察亲鱼的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为后续养殖提供参考。 |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鳜鱼人工催产的成功率,为我国淡水鱼养殖事业做出贡献。
鱤鱼人工催产:利用激素诱导鱤鱼产卵的技术。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激素催产技术,助力鱤鱼高效繁殖。
2. 适当降低水温,有助于亲鱼恢复体力。
人工授精是鳡鱼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取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雌雄比例一般为1:1。
2. 在人工授精过程中,要轻柔地处理亲鱼,避免造成伤害。
4. 授精后,要及时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保证孵化率。
1. 鲤鱼垂体:加快亲鱼性腺成熟,提高产卵率,用量为2—3毫克。
将以上药物混合均匀,制成催产剂。在催产时,根据亲鱼体重和成熟度,调整药物剂量。
催产池建设与使用1. 催产池大小:一般为半径2米的圆形水泥池,池深1.5米左右。
3. 放养密度:每个催产池可放养5-6条亲鱼。
4. 配组比例:一般2条雌鱼搭配3条同龄雄鱼。
在催产后,要加强对亲鱼的管理,确保产卵顺利进行。 鱼苗培育与销售
1. 鱼苗培育池:选择土池,面积一般在3-4亩之间。
2. 投喂管理:初期投喂豆浆,后期逐渐过渡到颗粒饲料。
4. 销售时机:鱼苗体长3.3厘米时即可出售。
激素催产技术在鳡鱼高效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心护理、人工授精、激素催产、催产池建设与管理、鱼苗培育与销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提高鳡鱼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