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虾肌肉坏死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虾类疾病
基围虾,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之一,其养殖产业在我国沿海地区蓬勃发展。只是,一种名为基围虾肌肉坏死病的病毒性疾病,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基围虾肌肉坏死病,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虾类疾病。该病毒名为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属于双链RNA病毒。2002年,该病毒在巴西首次暴发,随后迅速传播至印度尼西亚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成因与传播途径基围虾肌肉坏死病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温、盐度异常
溶解氧长时间不足
放养密度过大
水域污染
粪便中病毒可能仍有传染性,可通过鸟粪或对虾尸体在养殖场内或养殖场之间传播。
IMNV已被证实可通过对虾同类相食传播。
可能通过水传播,或从种虾至子代垂直传播。
三、症状与诊断
腹部肌肉尤其是腹部第四至第六节肌肉变成白浊色,不透明。
严重病虾坏死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
有的虾体伴有剧烈活动,不安地连续游动,或跃出水面。
过10~30分钟后,游动减缓,直至静止不动。
从病虾外部症状及分析,检测有关致病因素,一般可做出诊断。但寄生微孢子虫病和弧菌病也可能引起肌肉变白和不透明,所以对肌肉坏死的确诊应进行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避免误诊。
四、防治措施序号 | 措施 | 具体内容 |
---|---|---|
① | 改善养殖环境 | 保持虾池高水位,防止暴雨后淡水大量进入虾池,降低盐度。 |
② | 控制放养密度 | 防止水源污染,保持水质优良和溶氧充足,放养密度勿过大。 |
③ |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 高温期不拉网捕捞,不要惊扰池虾。 |
④ | 及时发现与处理 | 发现病情后分析,判断和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致病因素,提高水位,改善环境条件,症状较轻和患病时间较短的病虾,4~6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
基围虾养殖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病毒病的威胁,其中传染性肌肉坏死病尤为严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危机,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病毒危机:IMNV的威胁唐山某品牌虾料市场负责人毕鹏程透露,自去年以来,唐山周边地区大量暴发肌肉白浊病,许多养殖户停产,损失惨重。这一案例反映出IMNV对基围虾养殖产业的巨大威胁。
应对策略:从预防到治疗1. 保持水质优良,防止水源污染,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2.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高温期不拉网捕捞,避免惊扰池虾。
1. 发现病情后,分析、判断和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 消除致病因素,提高水位,改善环境条件。
3. 对症状较轻、患病时间较短的病虾,4-6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因为科技的发展,新型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将为基围虾养殖业提供更多保障。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也是应对IMNV威胁的关键。
面对基围虾病毒病的挑战,养殖户应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同时关注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保障我国基围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