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害虫

在广袤的麦田里,小麦吸浆虫如同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小麦的生长,给农民兄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种毁灭性的害虫,已经成为我国小麦产量的重大隐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小麦吸浆虫的神秘面纱,掌握防治方法,保护小麦丰收。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害虫
一、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时间 特点
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小麦拔节期;小麦孕穗期。 吸浆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幼虫恢复休眠。
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是一种集暴发性、常发性、流行性为一体的重大害虫,发生面积和范围大,基本遍及全国冬小麦产区。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它的危害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雌虫多产卵在初抽穗麦株内外颖中及其侧片上,一处产5~6粒,卵期7~9天。红色吸浆虫多产卵在抽穗还没有开花的麦穗颖之间和小穗之间,一处3~5粒,卵期3~5天。幼虫孵化后,立即转入颖壳,附着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入汁液。老熟幼虫受害后,爬至颖壳及麦芒上,因为雨珠、露水和自动弹落在土表上,钻入土中10~20厘米,结茧越夏越冬。

1. 农业防治

土壤处理

药剂:2%甲基异柳磷粉剂,4.5%甲敌粉,4%敌马粉,1.5%甲基1605粉,亩用2~3千克,或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吸浆虫羽化后即能产卵为害。成虫期只3天,不易抓住防治适期。因羽化期不整齐,盛期约7天左右,所以成虫期防治只能做为蛹期防治的辅助措施。成虫期防治时间正是小麦蚜虫初发期,个别麦穗上有少量蚜虫。防治吸浆虫对麦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议选用麦霸贺,每袋兑水20公斤,喷洒在麦田上,可有效杀灭吸浆虫的成虫和卵,而且可同时兼治麦蚜、红蜘蛛,一喷多治,防治效果显著。

1. 选择抗虫品种:吸浆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根据小麦品种的不同,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嘴紧小穗密集,花期短整齐,果皮厚的品种不利于吸浆虫的产卵、幼虫的入侵和危害。因此要选择穗状紧密、内外颖毛长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流出的麦品种。

2. 轮作倒茬:麦田连年深翻,小麦和油菜、豆类、棉花、水稻等作物轮作,对降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的田地及其周围,可以实施棉麦之间的作物和油菜、大蒜等作物的雨年后种小麦,可以减轻危害。

3. 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发现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产量的害虫
二、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三、防治策略与措施

通过轮作、倒茬、深耕等措施,减少虫源。同时,选择抗虫品种,提高小麦自身的抗虫能力。

如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等,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使用辛硫磷、氯氰菊脂等药剂,可有效杀灭吸浆虫的成虫和卵。

四、案例分享:河南某麦田的防治实践 五、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将不断革新。我们期待,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