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痉挛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影响黄鳝的生长和养殖
黄鳝,作为一种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经济鱼类,在我国水产养殖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是,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害,如痉挛病,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黄鳝痉挛症通常在野生黄鳝苗放养后2~10天内出现。初期症状表现为不吃食,易受惊,听到声音和振动后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2~3天后,黄鳝苗开始出现弯曲症状,原地圆圈运动且肌肉非常紧张,头部和身体呈现“S”或“O”型不可恢复收缩,并伴随不自主撕咬自己。4~5天后,黄鳝苗开始死亡。
黄鳝痉挛病的主要病因是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黄鳝鱼血液,造成血液中毒。
为了预防黄鳝痉挛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雨季收购黄鳝苗,减少转播环节,直接从黄鳝渔业家收购黄鳝苗。
收购的黄鳝苗当天应捕获,同时要求捕获者贮藏黄鳝苗的水体达到黄鳝重量的5倍以上。
带水运输黄鳝苗,黄鳝苗和水的比例至少达到1:5,长距离运输需要用药物保护水质。
避免收购、贮藏、运输、放养时水温差过大。
对病鳝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使用适量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黄鳝的抗病能力。
五、案例分析某养殖户在2019年发现黄鳝养殖场出现大量黄鳝痉挛病病例。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该养殖户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
黄鳝痉挛病是黄鳝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了解其症状、病因、预防和防治方法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确保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环节 | 措施 | 目的 |
---|---|---|
收购 | 避免雨季收购 | 减少病原体传播 |
运输 | 带水运输 | 保持黄鳝苗活力 |
放养 | 避免水温差过大 | 降低发病风险 |
痉挛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黄鳝不吃食、易受惊、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甚至出现不自觉的撕咬。发病初期,养殖户往往难以察觉,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二、痉挛病:病因揭秘1. 水质问题:黄鳝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不良会导致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 贮藏运输不当:黄鳝在捕捞、运输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应激反应,诱发痉挛病。
2. 优化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5.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黄鳝出现痉挛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隔离病鱼、使用药物治疗等。
四、本地案例分享: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实践探索1. 避免雨季收购黄鳝苗,减少转播环节,直接从黄鳝渔业家收购黄鳝苗。
3. 带水运输黄鳝苗,黄鳝苗和水的比例至少达到1:5,长距离运输需要用药物保护水质。
五、未来展望:黄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黄鳝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科学防控痉挛病,提高黄鳝养殖的产量和品质,为养殖户创造更多收益,同时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