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进口猪肉、大豆依赖度高,需多元化方法解决
据统计,中国有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不合理,让中国成世界第二大肥胖国,人数仅次于美国。近年来,国人在饮食上发生着的微妙的变化,更加注重身体健康,饮食搭配趋于合理。饮食的理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缓对猪肉的消费。
2016年9月,美国就中国小麦、玉米等农产品采取的相关支持政策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指称中国政府对上述农产品实施的国内支持政策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承诺不符,并违反《农业协定》等相关世贸组织规则。美国用意已经很明显,试图通过价格优势扰乱中国农产品市场。
中国养殖业及食用油对大豆的需求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一直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但在未来几年内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会改变。
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引发的问题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引发的问题与对策》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对我国的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是,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国内农业发展受限、食品安全风险加大等。
问题 | 影响 |
---|---|
国内农业发展受限 |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 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美国2007年到2012年6年的时间里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了29%,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逐年上升,事实可以证明规模化养殖生产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再者,美国为农业大国,耕地占世界第一,美国实施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大豆、玉米的生产成本低廉。而中国需要进口大豆保障养殖市场,加上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小,成本高,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猪肉价格无法与美国媲美。
生猪养殖以饲料为主,而饲料的主要原料来源为豆粕和玉米。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仅为700多万公倾,年产量1250万吨左右,这与中国对豆粕的需求相差甚远。根据中国海洋总署数据,2016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了7424万吨大豆,这些大豆中80%以上的加工品都是豆粕。一头100公斤的生猪出栏,需要40公斤大豆,仅生猪养殖一项中国每年需求大豆4000万吨。如果生猪消费的大豆靠我们自己种植,这需要3亿亩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6。这对于13亿多人的大国显然是不可能的。
今年,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16年-2020年黄金大豆五年发展目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力争到2020年达到1.4亿亩,通过耕种技术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未来五年,大豆种植被国家列为种植的黄金产业,国家整合35亿资金补贴大豆种植,农民玉米改种大豆可能得到100-150元/亩的补贴资金。
我国对美玉米大豆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分析称,近年来,我国猪肉消费增速放缓,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逐渐降低。
数据显示中国在消减对美国进口大豆的依赖。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放的技术。据了解,超能浓缩料以活性小肽、超级蒸汽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原料,虽不添加豆粕,但可让蛋白含量达49%以上,而且超能应用了9种氨基酸平衡蛋白,其中小肽、游离氨基酸不需要转化,动物更好吸收。这样一来,超能不但可以满足猪只的生长需求,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对猪肉进口量跃升%至万吨,牛肉进口量增长%至万吨,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进口粮食作为饲料的依赖。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 重返万吨以上的高位,上次突破这个水平是在年,当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万吨。
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个体养猪出栏慢、数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上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养殖专业户、规模化养猪厂兴起,本地猪生长周期长,出瘦肉率低,在养殖成本上没有优势,慢慢被引进来的出栏快、瘦肉率高的白猪替代。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补贴
近年来,国内已经意识到过多依赖进口大豆、猪肉补充内需的严重性,正在采取多元化的解决办法。
双12期间,一列运载着德国猪肉的列车悄悄抵蓉,这车猪肉共计21.9吨。看到这则消息,有些人说进口美国猪肉也就算了,现在连欧洲肉也在抢我们的市场。从长远利益考虑,国内打通铁路运输方式从欧亚采购猪肉,是一种多渠道的表现。
中国对农业的政策补贴显然不会被取消,而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以应对国际市场。另外中国寻求多方面的农产品进口渠道也会打破依赖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僵局。
据统计1990年中国人均消费猪肉为20公斤,预计到2020年人均占有量将达到45公斤。目前中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的52%,人均消费水平是其它国家的4.6倍。猪肉消费持续的增长,就要保证足够的生猪存栏量,中国生猪存栏量始终在4.1-4.4亿头区间波动。
我也去答题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远远不及市场需求量,国内大豆的产量仅1640万吨,因为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的自给率更是不断下降,据统计,目前,我国需要进口大豆9651.8万吨,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对此,我国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问题:
结果表明我国有近三成的居民都是“大粗腰”。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居民已满足温饱问题,非但不会挨饿,反而出现了较高比重肥胖,也就“吃多了”。 既然吃多了,那么,就应该少吃。少吃猪肉、降低卡路里摄入量,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条件变得更健康,还可以节约粮食,减少对外进口依赖度。
另外,中国也在寻求更多的大豆供应国,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看中了中国市场大豆的需求,纷纷与中国合作,其本土也开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生猪养殖大国,但每年仍将有100多万吨的缺口,整体上看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由于欧美猪肉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进口猪肉受中国屠宰企业、加工企业青睐。据了解,当中国生猪价格在8.5元/斤时,美国的生猪价格为2.5元/斤。
经济・管理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引发的问题与对策口于刃刚郝念武 内容摘要】我国取消大豆进口贸易管制以后国外大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由于大豆进口量连年攀升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大豆需求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引发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进口现状问题对策...
猪肉与大豆进口的密切关系。少吃猪肉,就是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由于我国大豆产量较低,且有一半左右用在豆腐、豆芽等豆制品上,为满足我国养殖业...
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5年的大豆产量。不过,依赖美国进口大豆的局面将会在未来几年削弱。,巴西大豆的产量已超过亿吨,双方就大豆贸易展开合作,巴西大豆的加入,足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针对我国对进口猪肉、大豆依赖度高,需多元化方法解决。的观点结束,现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多渠道进口和本土养殖并行的方式,实现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多渠道进口,保障饲料供应我国大豆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不到10%,而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为保障饲料供应,我国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渠道。除了传统的美国、巴西等国家外,我国还与阿根廷、乌克兰等国家加强合作,扩大大豆进口来源。此外,我国还通过铁路运输等方式,从欧亚地区采购猪肉,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
为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我国加大了本土养殖力度。一方面,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猪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据统计,我国大豆自给率已从2015年的16%提高到2019年的20%。
三、技术创新,降低饲料成本 四、猪肉消费趋于理性,减少进口依赖 五、未来展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