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周伟民水蛭立体养殖,年产值达500万

如今,周伟民发明的水蛭工厂化无土立体高效养殖法,卵茧孵化率和幼苗成活率均达到95%,并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他不仅成了当地的特种养殖专家,在全国也小有名气。每年春节过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养殖户便会慕名前来拜访。此外,他还编印了《水蛭工厂化养殖技术》一书,发放到各地的农业部门。他也因此获评江苏科普生态产业发展领军人物、江苏诚信企业家;明星水产养殖中心跻身吴江科普惠农服务站,2011中国百佳民营科技领先企业等。

周伟民水蛭立体养殖,年产值达500万

后来,他又听人介绍说应该吃螺蛳。于是,他买来螺蛳撒向池塘,结果怪现象又出现了:一是水蛭苗生长的差别异常明显,二是总量越来越少。于是,他就一直蹲在池塘边研究,终于发现水蛭苗是被螺蛳吃掉了。

但是,植物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经济收益见效慢,这对于迫切希望带动老百姓致富的周伟民始终是个瓶颈。

周伟民找到了“稻蛭共养”“五位一体、立体种养”新模式。这种模式将水稻种在40厘米深的镂空盆里,将盆排列在铺上网的水稻田里。每个盆直径30厘米,满足水稻根系的生长要求,等到水稻干田时,盆底保持30厘米水深,正好满足水蛭的生长要求。捕捞水蛭时,将田地的水放干,水蛭就可以一网打尽。 稻蛭共养

“现在气温低,水蛭已不再进食,准备冬眠了”。掀开盖在水泥养殖池上的黑色薄膜,可以看到,一部分健壮的水蛭紧紧吸附在池壁上,一动不动。而有些怕冷的家伙已经钻到池底松软的泥土里,睡起了大觉。如果把它们捞起来,原本胖胖的身体立刻缩成了一团。

养殖中心总经理周伟民.10年探索水蛭工厂化养殖模式崭现曙光——访吴江市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总经理周伟民.

说起周伟民与水蛭的缘分,还要从13年前开始。

说起水蛭,从小在吴江农村长大的周伟民一点不陌生。这种俗称蚂蟥的东西,全身粘糊糊的,爬到身上还会吸血。在仔细查阅资料后,他了解到,目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水蛭有70多种,其中有3种最具药用价值,分别是日本医蛭、柳叶水蛭和宽体金线水蛭,而宽体金线水蛭又是三者之中个头最大最值钱的,《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而且还不吸血。

养殖前先养水,创造一个良好的微生物环境;幼苗要经过精养、分养、再转入成品养殖,根据成长所需自配饲料;水蛭怕强光,喜欢群居,所以要进行高密度养殖;人为控制水温,清除水体里的杂虫和杂质,确保水蛭脱皮同步……经过多年的摸索,周伟民出了一系列秘诀,并从成功驯化的野生水蛭中获取了良种。

主要咨询水蛭养殖技术,求助在养蛭中碰到的难题。 “我是探路者,帮助他们,是义务,更是责任。”自创出水蛭养殖致富新路后,周伟民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103个星火基地。今年,因为他的“稻蛭共养”养殖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实用技术推介”项目,周伟民又增加了30个“稻蛭种养基地”

因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水蛭不但能食用、药用,而且还能用作化妆品。周伟民透露,他现在正携手相关专家,研究紧肤、祛皱的配方,准备深度开发护肤化妆品,把水蛭养殖打造成一个健康加美丽的产业平台,争取3年内成为中国首个特种养殖原始股。

再后来,他把螺蛳壳粉碎,但如何喂养又成了难题。随后他又想了个办法,将池塘改小,在水底、水中、水面都放上饲料,确保水蛭苗在每个地方都能吃到食物。经过3年的摸索,水蛭“吃饭”的问题终于解决。

人工饲养水蛭, 要解决“吃饭”问题。刚开始,周伟民四处打听,孵化出的小苗吃什么?结果当他把收集来的猪血、鸭血撒到池塘里后,几万条水蛭苗居然全军覆没。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伟民从朋友处得知,受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和工业开发建设、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野生水蛭数量日益减少。而水蛭又是一种紧俏的动物中药材原料,具有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多种功效。由于水蛭医药应用范围广,导致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逐年上升。最关键的是,水蛭的生长周期只有3-4个月,相比植物中药材短了很多。

目前,周伟民创建的国内首家水蛭工厂化无土立体养殖示范基地已经建成,总投资12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200亩的水蛭养殖产业园正在分期建设中。其中,养殖园一期占地50亩,年产水蛭200余万条,产值逾500万元。“照此计算,养殖水蛭的亩产超过10万元,每条水蛭身价2元以上。”

水蛭,俗称蚂蟥。通常生活在稻田、池塘、河浜中,靠吸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的乳液和泥面的腐蚀物为生,吸血也是一大癖好。如今在农村,养鸡养鸭已再寻常不过,养蛇养鹿也并不稀奇,但说到养水蛭,恐怕很多人会摇头。近日,在吴江市明星水产养殖中心内却看到,这种原本让人望而生畏的吸血软体动物竟被人当宠物一样,精心照顾了起来。“这家伙长得是不太好看,但成熟期短,价格又贵,活的每斤可卖到60元以上,亩产达10万元,加工后的干品每斤能卖到400元。”养殖中心董事长周伟民轻轻从水中捞出一条水蛭放在掌心。在他眼里,这些小生命就是实实在在的“软黄金”。

观看更个性化内容 领取专属游戏礼包 立即登录 水蛭养殖案例之周伟民 2017年2月28日发布 17:18 水蛭养殖案例之周伟民 游...

水蛭养殖案例之周伟民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丸与灵珠的宿命对决,已经打响了 六姊妹:家欢二婚后升职 还斥资拿下了一辆车 神印...

经过四五年的摸索,通过对水蛭“多茬套”和“轮作分”的大量实践,2018年,周伟民找到了 稻蛭共 五位一体、立体种养 新模式.到2000...

“人工养殖水蛭!”一个想法从周伟民脑海里飞快地冒了出来。

靠着水蛭养殖的成功探索,周伟民获评全国 乡村振兴创业英雄 、全国十大三农 创业英雄 、中国生态养殖领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国科学家论坛科...

于是,从2000年开始,周伟民便以每条0.7元、高出市场收购价0.1元的价格,从当地农户手中购买了近万条水蛭,在自家自留地的水塘内,开始摸索水蛭人工养殖方法。这一干,就是13年。

他又打起了养蝎子的主意。 1999年,周伟民在养殖蝎子时栽了跟头,因环境气候影响和养殖不善等问题,蝎子成活率极低,养殖失败,一下赔了上百万。到2000年,一位在广东做药材生意的朋友来看他,聊天时提到水蛭养殖,说水蛭是一个名贵的药材,它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人群,顿时让周伟民来了兴趣。 但由于压根没听过这种生物,

3年解决“吃饭”问题成功驯化野水蛭并留种

_访吴江市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总经理周伟民 格式:PDF 页数:3 上传日期:2012-04-25 04:28:20 浏览次数:253 下载积分:900 用阅读器打开 加入阅读清单 下载稻壳阅读器 安装稻壳阅读器,免费下载道客巴巴文档 复制文字、整理笔记、在线搜索、文档打印、更多功能等着您! 成功点赞+1 全文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VIP用户免费下载XDF文档 下载稻壳阅读器阅读此文档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关注微信公众号 道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 ©2008-2024 |网站备案:京ICP备1805679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周伟民养 殖的这种东西是水蛭,这让很多人看了就害怕,甚至怕沾上它就会被 吸血而伤身.看江苏苏州的周伟民,如何靠着大家倍感惊悚的水 蛭,赚到令人心跳的财富.

“温度低于10℃停止进食,低于5℃进入冬眠。开春后,气温稳定到14℃,出来活动,交配温度为15℃,卵茧孵化温度在20℃左右。”对于水蛭的生活习性,周伟民如数家珍。但就在12年前,他刚涉足这个陌生领域的时候,手头仅有的只是少量的养殖参考资料和技术介绍。养殖想要成功,只有靠自己。

1999年,当时已多年担任庙港蚕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一职的周伟民,种植和经营中药材的生意已相当红火,不光自己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而且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脱贫。

成功创业的周伟民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在稳固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拉长产业链,以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将通过‘企业+养殖分场+养殖户’的新型经营体制,实行农户分级管理,统一回收成品,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周伟民介绍,他目前在安徽、浙江、湖南、山东等地选择了20个有实力的加盟者,建立养殖分场,通过对这些养殖分场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以作示范,由此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到水蛭的产业化养殖,实现共同富裕。

转行动物中草药摸索水蛭人工养殖方法

亩产突破10万元养殖技术申报发明专利

周伟民水蛭立体养殖,年产值达500万,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周伟民水蛭立体养殖,生态致富新典范。。

从传统养殖到立体创新

周伟民的水蛭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采用的是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试验,他发明了一种水蛭工厂化无土立体高效养殖法,将水蛭养殖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水蛭养殖的现代化。

周伟民水蛭立体养殖,年产值达500万
技术创新,突破瓶颈 稻蛭共养,效益翻倍

周伟民将水稻种植与水蛭养殖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稻蛭共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实现了水稻和水蛭的双丰收,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绿色发展

周伟民注重生态养殖,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水蛭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清洁,保护了生态环境。他的养殖模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成为绿色发展的典范。

辐射带动,共同富裕

周伟民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财富,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民共同致富。他通过建立养殖分场,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更多农民掌握了水蛭养殖技术,实现了共同富裕。

未来展望,产业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