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水蛭种苗养殖,需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繁殖特点

水蛭养殖攻略:生活习性与繁殖特点解析

从事水蛭养殖技术必须先了解水蛭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从而为水蛭养殖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水蛭种苗养殖,需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繁殖特点
形态特征
特征 描述
体长 大,扁平,略成纺缍形,成蛭体长一般6-13厘米
体宽 可达1.3-2厘米,大的体宽可达3厘米

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

水蛭别称蚂蝗,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有不少的养殖户看中了其中效益开始养殖起水蛭,那么,水蛭怎么养?下面我们就先来给各位介绍下水蛭种苗的养殖方法。

要想养殖好水蛭就要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来饲养,在有良好避风能力、光照适宜环境下建场,种苗投放后要保证水质、温湿度、光照等适宜,根据它的食性合理喂食,注意水温、水质的管理。水蛭生长在河湾、池塘、水田、湖泊之中,生命力极强,繁殖极快,一次产卵上千粒。不要以为水蛭比较小就认为水蛭每亩可以养很多,一般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

幼蛭培育

水蛭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水温应保持在20~30℃之间,同时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而且应勤换水。

水蛭在气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亩留种25~30公斤,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

水蛭产卵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应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同时平台面要保持湿润。

饵料投喂

水蛭人工养殖以投放饵料以螺蛳为主,每亩可一次性投放螺蛳25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饵料不足时可喂些蚯蚓、昆虫等,同时每星期喂一次动物血。

水蛭容易得细菌性传染病,特别是在秋天,先是头尾皮肤红肿,然后相继死亡,每7~10天用0.2~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一次可以有效防治此病。

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在人工养殖情况下,要提高水蛭的繁殖成活率,就必须把卵茧选出来,放在适宜的环境下集中孵化。

越冬管理

蛭类约有500多种,绝大多数营淡水生活,极少数生活在咸水,个别种类在陆地,蛭类中大多数种类营半寄生生活,有些品种幼时捕食,成年后过吸血生活,蛭类吸食的寄主往往是一类,而不是一种动物,如医蛭类的水蛭

据我国有关专家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对水蛭的品种、习性、食性和繁殖方式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水蛭是可以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比较多的是宽体金线蛭,难不难养是因人而异的,水蛭养殖是一门技术活,在养殖的时候需要多些准备知识和经验,大蛭汇,据说经验丰富。个人觉得养殖需要学习,也需要坚持。

水质调节

水蛭池塘养殖虽然水体较大,不容易腐败,但也要注意水质,以黄褐色、淡绿色的水体较好,水深60厘米,水体透明度10~20厘米,pH值呈现中性或微酸性。

分级饲养

水蛭饲养过程中应把大、中、小水蛭及时分离,可设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间,池壁安装过滤网让其自行过滤分离。

水蛭价格也不会年年上涨。因此,对于水蛭人工养殖,不适应贫困普通家庭进行规模化投资,贫困家庭一旦养殖失败或者走了养殖弯路,第二年就无法坚持生存,连翻本的机会也没有。因此,湖北鑫满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议广大水蛭养殖爱好者和水蛭养殖户,务实求稳,走好如下三步:

养殖前必须参加水蛭人工养殖现场培训学习

了解水蛭的养殖前景、品种分类、生活、生长、习性、食性结构和养殖环境要求

学习水蛭养殖卵茧的形成和交配方式

我们不妨进一步延伸至水蛭养殖:掌握习性,创新未来,以获取更全面的认识。

在踏上水蛭养殖之路之前,深入理解水蛭的形态与习性至关重要。水蛭,这种古老的生物,拥有着独特的纺锤形体型,体长大约6-13厘米,宽度可达到1.32厘米,而个头较大的水蛭宽度甚至可达3厘米。它们的身体扁平,适合在水中游动和捕食。

水蛭种苗养殖,需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繁殖特点

养殖模式探讨

水蛭的药用价值与养殖意义

种苗养殖方法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