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冬季养鸭,如何确保鸭群健康、肉质优良

序号 要点 详细说明
1 场地清理 清除鸭活动场地上的杂物,让活动场地充分暴露,通过阳光暴晒,达到消毒和清洁的目的。
2 降低放养密度 降低放养密度有两个途径。一是单位面积少养一些;二是加大运动场地,自然降低了单位面积内的数量。
3 放水选择 放水时应选择背风地点,确保鸭子不受冷风侵袭。此外,减少应激因素对于维持蛋鸭健康至关重要。
4 加强管理,防应激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要给鸭创造一个平稳过渡的环境条件。晚上给予暗光,能采食又防鼠,最好有人看护。养鸭人员要经常接触鸭群,呼唤鸭群,对鸭群进行调教。放水逐渐适应,初次放水每次10-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白天放牧放水,晚上要把幼雏赶入室内或在运动场上分小群保温。以防晚上寒冷时,雏鸭长时间的堆压而造成死亡。给雏鸭播放音乐可以诱导放牧或回栏,也可以减少由声音造成的应激。另外,应注意灭鼠防兽害。老鼠、犬、黄鼠狼、鹰等会捕食雏鸭,造成鸭惊群和传播疫病。冬天田野作物已收获,鼠无粮即迁移,田野中鼠会大量聚集到牧场中来,应进行捕捉或毒杀。
5 冬季养鸭注意事项 冬季养鸭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饲料管理、光照管理和适当放养。
6 调整鸭群 将老、弱、病、残鸭及时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鸭子,确保鸭子健康。
7 防寒保暖 冬天气温低,鸭群的防寒能力弱,如果养鸭人饲养管理不善,很容易让鸭群得病。想要鸭群身体健康,让蛋鸭有高产蛋率,就要保证鸭舍的环境卫生。现在正...
8 网上育雏 由于网上育雏,易清洁,料水卫生,鸭与粪接触机会少。因此,鸭不易生病。待雏鸭在网上养育5-7天,身体强壮后便可以由网上放到地上进一步饲养。
9 饲养管理要点 冬天肉鸭鹅的饲养管理要点肉鸭鹅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质优良的产品,但是由于商品肉鸭鹅生长速度快,导致肉鸭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易受饲料的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肉鸭鹅的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高,最终导致...
10 整理运动场 整理运动场,包括填平洼地,清除积水,修复下水斜坡。由于水浪和鸭、鱼等活动使土坡日渐冲刷或崩塌,不便雏鸭上岸采食。因此,下水斜坡需要经常加以修整。有人用红砖铺砌,效果良好。
11 保证良好生长环境 必须要保证鸭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鸭舍卫生、饲料供给等方面进行高质量的管理,确保鸭的体重基本稳定,提高抗病能力,特...
12 注意饲养卫生 可以放水。注意在每次把鸭子放出鸭舍的时候,先打开窗户,让鸭子习惯一下声音,等到鸭群们哄的时候,让鸭群们在鸭舍内做转圈运动,一直到它们发出强烈的叫声,再给鸭群们放水。现在正处秋冬季节,气温低,应该经常让鸭群们动起来,促进鸭群食欲增强,提高鸭群们防寒的能力。
13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长。进雏时室温需保持32℃,按每天降0.5-1℃计算,直至脱温需较长时间。
14 增加饲养密度 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只,利用鸭群的体温来增加舍温。开灯补光的时间,一般在每天晚上的5—8时和次日凌晨的4—7时,确保光照时间...
15 防止营养代谢疾病 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导致一些菌群失衡,这样会造成鸭的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例如鸭腹泻病的群体发作,使鸭对于营养的吸收降低,再加上低温会消耗鸭的体内能量,体重会在短期内降低,引发其他疾病的产生。
16 保证优质全价饲料 保证优质全价饲料的供应,鸭的体重生长,主要是饲料的充分供给,特别是在冬季寒冷的条件
17 及时淘汰无价值个体 及时淘汰无价值的病、弱、残个体,淘汰时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18 及时上市 肉鸭冬天饲养期43-47天,体重可达3.1-3.4公斤为最佳上市期,此时肉鸭生长性能最佳,饲料成本最低。上市时最好全进全出。鸭群受应激后会减少采食量,甚至拒食,严重影响肉鸭增重和经济效益。
19 勤清粪 积粪易造成运动场污染,影响鸭健康。要勤清粪,下雨前清扫,下雨后冲洗,保持鸭活动范围清洁干净。运动场最好选择或建成5-35度坡地,雨天不积水,易于清洗。
20 充分利用阳光 冬天要充分利用阳光。冬天的阳光能增加体温,节约能源,增加食欲,杀灭病原,提高抗病力。最好利用避风场地放牧或晒太阳,可以减少雏鸭腿部瘀血,有利于鸭群卫生,也有利于增重。
21 鸭舍室内卫生 冬季鸭群的生活空间大多在室内,鸭舍室内卫生的清洁是解决冬季养殖整体卫生水平的关键。冬季养鸭,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生产成本高...
22 注意防疫 注意防疫。特别要做好鸭肝炎、浆膜炎、流行性感冒和曲霉菌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工作。不从外购入家禽及其产品。加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尤其要加强鸭群和笼具的消毒,工作完成后立即对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
23 挑选好雏苗 挑选好雏苗。要选同一时间出壳,眼大有神,体态强壮,行动灵活,羽毛光泽,腹部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脚蹼肥润,手摸挣扎有力,脚温暖,叫声响亮,泄殖腔收缩有力和湿润干净的雏鸭来养。弱小雏在育雏时往往由于相互叠堆而被压死。
24 过好育雏关 过好育雏关。冬天育雏期长,特别要抓好1-7日龄幼雏期的管理。要有较宽裕的育雏房舍,加厚垫草,每平方米放20只左右,让雏鸭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要提前做好加温工作,进雏时保持32℃,以后每2天降低1℃左右,直至脱温。温度的控制,以雏鸭不聚堆为原则。温度适宜,采食力强,个体均匀,增重快。养鸭人员需经常观察鸭群情况,对挤堆的雏鸭要将其赶散,每20-30分钟要赶1次。要注意通风换气,室内应无刺激性气味,防煤气中毒、氨气中毒。有阳光天气,要把雏赶到避风的地方放牧或晒太阳。要及时把个体较小、较弱的鸭挑出另群加强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和群体的均匀度。
冬季养鸭,如何确保鸭群健康、肉质优良

通过冬季养鸭,如何确保鸭群健康、肉质优良?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始冬季鸭场健康养殖策略解析。

优化鸭舍环境,确保鸭群健康

在寒冷的冬季,鸭舍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我们要清除鸭活动场地上的杂物,确保场地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利用阳光进行消毒和清洁。此外,降低放养密度也是关键,可以通过减少单位面积内的鸭数或扩大运动场地来实现。例如,在某个案例中,某养殖场通过加大运动场地,将放养密度从每平方米10只降低到8只,显著提升了鸭群的健康状况。

科学放水,防范应激

放水时,选择背风地点,确保鸭子不受冷风侵袭。同时,减少应激因素对维持蛋鸭健康至关重要。在案例中,某养殖场通过晚上给予暗光,既能采食又防鼠,并有人看护,有效降低了鸭群的应激反应。

冬季养鸭,如何确保鸭群健康、肉质优良

任何时候,都要给鸭创造一个平稳过渡的环境条件。晚上给予暗光,既能采食又防鼠,最好有人看护。养鸭人员要经常接触鸭群,呼唤鸭群,对鸭群进行调教。放水逐渐适应,初次放水每次10-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白天放牧放水,晚上要把幼雏赶入室内或在运动场上分小群保温。以防晚上寒冷时,雏鸭长时间的堆压而造成死亡。给雏鸭播放音乐可以诱导放牧或回栏,也可以减少由声音造成的应激。

冬季养鸭关键措施

冬季养鸭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饲料管理、光照管理和适当放养。例如,调整鸭群:将老、弱、病、残鸭及时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鸭子。确保鸭子在温暖的环境中生活,避免因寒冷而导致的疾病发生。

肉鸭鹅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质优良的产品。但由于生长速度快,肉鸭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在冬季,要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只,利用鸭群的体温来增加舍温。

卫生和消毒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长,进雏时室温需保持32℃,按每天降0.5-1℃计算,直至脱温需较长时间。在案例中,某养殖场通过提前做好加温工作,进雏时保持32℃,以后每2天降低1℃左右,直至脱温,成功提高了雏鸭的成活率。

寄生虫防控

寄生虫对鸭的生长影响很大,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在案例中,某养殖场通过加强鸭舍环境的管理,有效控制了寄生虫的滋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