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鸭成活率,需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选购鸭苗是提高肉鸭成活率的第一步。要选择防疫工作做得好的种鸭场,确保种鸭按免疫程序完成禽出败、大肠杆菌病、鸭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接种。鸭苗应健壮活泼,羽毛有光泽,叫声响亮。
刚出壳的雏鸭体温调节能力差,育雏温度至关重要。1~3天龄的育雏温度应保持在30~32摄氏度,以后每隔2天温度下降1摄氏度,直至舍温与外界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
2. 光照管理雏鸭食量小,消化能力强,生长快,昼夜不断地采食。因此,育雏舍应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电灯照明,保证雏鸭24小时采食。
天数 | 地面育雏 | 网上育雏 |
---|---|---|
1~7天龄 | 20~40只 | 40~60只 |
雏鸭出壳12~24小时后,要及时给予饮水和喂料。饮水器要充足且分布均匀,让雏鸭及时饮水。必要时采用人工调教饮水。饮水后1~2小时,用全价优质小鸭料诱其采食,全部能正常觅食后,改用料槽供料自由采食。
三、疾病防治,确保成活率在肉鸭的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肠杆菌病、禽出败、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注意育雏舍的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每天清除鸭粪,防止氨气、二氧化碳中毒,并搞好舍内消毒工作。
四、转群进入鱼塘的饲养管理雏鸭育雏期结束后,要适时转群进入鱼塘放养。根据天气情况让雏鸭下塘嬉水,注意避免雏鸭湿身沉水,预防受凉。夏秋季节,由于气温较高,首次下塘放养的要求不高,一般选在有太阳或晴天上午9:00至下午16:00之间下塘放养。
提高肉鸭成活率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选好鸭苗、做好育雏管理、加强疾病防治,以及转群进入鱼塘的饲养管理,都是关键环节。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肉鸭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
科学育雏,打造健康成长环境在肉鸭的饲养过程中,营养均衡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他们在雏鸭阶段采用全价优质小鸭料,并根据鸭苗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在雏鸭7-35天龄期间,他们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确保鸭苗充足的营养摄入。在育肥阶段,他们则采用日喂3餐的方式,进一步确保鸭苗的体重增长。
转群放养,助力鸭子成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