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牛球虫病是奶牛常见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
作者:茶乡隐者•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0
奶牛球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奶牛球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
奶牛球虫病主要侵害犊牛,尤其是在0~6月龄的犊牛阶段。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在奶牛规模化养殖场中较为常见。
流行地区 | 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
---|---|
易感动物 | 0~6月龄的犊牛 |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粪便污染等 |
奶牛球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血便、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严重病例可导致犊牛消瘦、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腹泻:稀便,有时带血
血便:粪便中混有血液
食欲减退: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
精神沉郁:精神萎靡,不愿活动
诊断诊断奶牛球虫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粪便检查、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检测球虫卵囊。
预防措施预防奶牛球虫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牛舍清洁,定期消毒
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奶牛免疫力
定期驱虫,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奶牛球虫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氨丙啉、盐霉素等。
防治:
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
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进行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槽消毒,每周一次。
治疗:①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一次内服,连用5~6天。②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连用7天。
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