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全国三夏小麦收割启动,标志着我国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已全面展开。截至5月2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3798万亩,日机收面积678万亩,四川麦收进入尾声,湖北进度过八成,河南、安徽进入集中收获期、进度过一成,江苏、陕西、山西等省陆续开镰。

全国三夏小麦收割启动,标志着我国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抢前抓早做好小麦机收逐村逐地块供需对接和应急抢收...

这标志着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工作全面展开,紧张的夏收、夏种、夏管“三夏”战役全面打响。

据农业部调度,今年全国夏收小麦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全国投入小麦收获的联合收割机总量将达到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稳定在29万台左右。

预计全国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稳定在96%以上,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0%。

三夏小麦收割情况
省份 收获面积 进度
四川 1500 尾声
湖北 1800 过八成
河南 2000 集中收获期
安徽 1500 集中收获期
江苏 1200 陆续开镰
陕西 1000 陆续开镰
山西 800 陆续开镰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小麦收割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收工作挑战与机遇

尽管夏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病虫害等给夏收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夏收工作将更加高效、便捷。此外,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发展,为夏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三夏小麦收割启动,标志着我国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科技助力,抢收不误农时

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现代化的收割机在麦田中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这些高科技设备不仅提高了收割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当地农民纷纷表示,有了这些设备的支持,抢收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

创新驱动,夏收效率再提升

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夏收工作同样紧张有序。得益于科技创新,夏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当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广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有效提高了小麦跨区机收的组织化程度。

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农业

在安徽省合肥,夏粮收购也全面展开。尽管南方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各地抢收抢种的节奏并没有被打乱。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得益于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播种到收割,从种植到加工,科技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河南省,夏收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当地农民通过使用无人机监测麦田,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状况,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病虫害防治,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农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从种子选育到农业生产,从农产品加工到市场销售,科技将在各个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科技的引领下,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