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晒田是水稻移栽后,通过控制水分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晒田是水稻移栽后,通过控制水分,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水稻抗逆能力的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稻晒田的技术要点及作用。

晒田是水稻移栽后,通过控制水分
水稻晒田的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发育水稻长期在深水层浸泡,会导致土壤通气性较差,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减少。晒田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

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晒田后,过旺的营养生长得以控制。通过晒田,茎叶生长速度放慢,茎基部节间缩短,茎秆组织紧密,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

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晒田降低了株间湿度,可防止和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危害,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晒田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时机、程度和方式。

1. 晒田时间

一般晒田的适宜时期为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的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晒田可以从无效分蘖期开始,到二次枝梗分化期结束。

晒田的程度有重晒、轻晒之分。应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凡发棵早、叶色浓、长势旺、泥脚深、底肥足的田块,宜早晒、重晒,且晒的时间可稍长;反之,则宜迟晒、轻晒,且晒的时间要短。

插秧时要预先留好晒田沟,每次中耕均把田扒平,晒前开好腰沟,以利排水。

晒田后,要灌好“保胎水”,直到抽穗前,一般不宜断水。

抽穗后仍要坚持间隙灌溉,既保证水分供应,又能和气养根。

晒田后每亩追施2-3公斤尿素作拔节孕穗肥。

晒田要因地制宜:沙田不保水,不宜晒田;白胶泥田,排水后土质变硬,复水后泡不软,不宜晒田;望天田灌溉困难,也不宜晒田。

晒田要适度,其轻重及时间长短都要看苗、看田、看天气而定,标准以“禾苗褪色,田面开坼,秧根露白”为好。

晒田后要及时覆水和适时施孕穗肥,保证后4片叶不早衰,让后4片叶有良好的光合功能和光合效率,才能获得高产。

水稻晒田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掌握好晒田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晒田的作用,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晒田作用 晒田时间 晒田程度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发育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 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因素而定
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 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因素而定
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 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地势等因素而定

耕作层土壤长时间被水分饱和,空气被驱逐,气体交换受阻,导致氧气含量急剧下降。这样的情况会使得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积累,形成还原状态,严重时甚至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对根系生长和根毛的形成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适时进行晒田。这项措施不仅能降低田面含水量,还能有效释放土壤中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为根系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晒田是水稻移栽后,通过控制水分
晒田的重要性:根系生长与抗倒伏能力提升

水稻生长离不开水,但过多的水分并非好事。长期浸泡在水中,根系因土壤过饱和而受到抑制。通过晒田,我们可以降低田面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增强根系活力。这不仅有助于根系下扎,还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为水稻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晒田技术:科学管理,增产增收

LM0318指出,晒田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的晒田,不仅能增强根系活力,抑制营养生长,还能促进水稻结实率和成穗率的提升,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晒田后,及时覆水和适时施用孕穗肥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保证后4片叶不早衰,维持良好的光合功能和光合效率,从而确保高产。同时,晒田后每亩追施2-3公斤尿素作拔节孕穗肥,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晒田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灵活调整。例如,沙田不宜晒田,白胶泥田排水后土质变硬,也不宜晒田;望天田灌溉困难,同样不宜晒田。晒田的轻重及时间长短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达到最佳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