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安徽首次发现豌豆细菌性疫病菌,威胁当地豌豆种植

新华网合肥1月20日电近日,安徽检验检疫局从送检的进口豌豆中检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豌豆细菌性疫病菌,这是安徽省首次截获该有害生物。

安徽首次发现豌豆细菌性疫病菌,威胁当地豌豆种植

豌豆细菌性疫病菌目前在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发生,主要寄主包括豌豆、扁豆、香豌豆等。该病菌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并能长期存在于种子内部,扩散迅速,能造成豌豆生产的重大损失,如该病菌随相关货物传入,将给我国农业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病菌传播与危害
传播途径 危害
种子传播 导致豌豆植株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土壤传播 感染土壤中的其他豌豆植株,形成持续感染源
灌溉水传播 病菌通过灌溉水传播,扩大感染范围
昆虫传播 昆虫叮咬豌豆植株,将病菌带入植株体内
应对措施

加强检疫:对进口豌豆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病菌传入。

种子处理:对种植豌豆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菌感染率。

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豌豆,降低土壤中病菌积累。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豌豆植株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菌传播。

据悉,安徽省检验检疫局已对该批进口豌豆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病菌传播。

案例分析

2015年,我国某地区豌豆种植面积达10万亩,因豌豆细菌性疫病菌的入侵,导致豌豆植株死亡,产量损失严重。该地区农业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检疫、种子处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菌的传播,降低了豌豆产量损失。

据调查,该地区豌豆产量损失比例从最初的80%降至30%,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安徽首次发现豌豆细菌性疫病菌,威胁当地豌豆种植。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安徽豌豆种植面临细菌性疫病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安徽首次发现豌豆细菌性疫病菌,威胁当地豌豆种植
安徽豌豆种植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病害的传播可能导致豌豆产量下降,品质受损;另一方面,市场对无疫豌豆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安徽省的豌豆种植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解决方案:多管齐下,共抗病害

推广抗病品种。通过科研育种,筛选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豌豆品种,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该基地通过引进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实施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据统计,该基地豌豆产量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