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曲霉菌病是鹌鹑常见呼吸道疾病
章节 | 内容概要 |
---|---|
1 | 鹌鹑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 |
2 | 鹌鹑曲霉菌病的病理变化 |
3 | 鹌鹑曲霉菌病的防治措施 |
4 | 一例鹌鹑曲霉菌病的诊治案例 |
鹌鹑曲霉菌病,由曲霉菌属的曲霉菌引起,是鹌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主要侵害呼吸系统,有时在全身各处也形成病灶。健康鹌鹑接触污染的发霉饲料或垫料后,容易感染此病。
各年龄段的鹌鹑均易感,但以幼鹌鹑的易感性最高。若饲养管理不当,如通风不良、饲料发霉等,都会增加鹌鹑曲霉菌病的发生率。
嗦囊、腺胃、肌胃黏膜出现白色增厚区。
黏膜表面常见假膜性斑块和易刮落的坏死物。
口腔、食道黏膜常形成黄色、豆渣样疮面。
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变化。
泄殖腔呈现慢性炎症,黏膜增厚。
重病例心、肝、肺、肾有黄白色念珠菌菌苔生长或粟粒状脓肿。
使用制霉素治疗,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连喂7~10天。
使用硫酸铜治疗,每吨饲料添加0.9~1.36千克,连用5天。
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饲料,保持饲养密度适宜。
鹑舍保持卫生,通风良好,定期消毒。
某鹌鹑养殖场在2006年10月饲养蛋用型鹌鹑2000余只,5日龄时突然暴发了一种以呼吸困难、呼吸道发生炎症,并在肺和气囊形成针尖至米粒大的灰黄色小结节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观察、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曲霉菌病。
针对此病例,采取了以下治疗措施:
制霉菌素5000单位/只,每天2次,混入饲料中饲喂,连用5天。
1/2000~1/3000硫酸铜溶液连饮3~5天,中间停3天,再饮一个疗程。
严禁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鹌鹑舍安装通风设备,温湿度要适宜。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鹑舍卫生条件。
病理变化解析
在鹌鹑曲霉菌病中,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异常。嗦囊、腺胃、肌胃黏膜出现白色增厚区,表面常伴有假膜性斑块和易刮落的坏死物。口腔、食道黏膜形成黄色、豆渣样疮面,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泄殖腔黏膜增厚,重病例中,心、肝、肺、肾等器官可见黄白色念珠菌菌苔生长或粟粒状脓肿。
防治技术要点
针对鹌鹑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应着重于预防措施。确保饲料和垫料的卫生,避免使用发霉物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鹑舍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一旦发现鹌鹑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频繁饮水等,应及时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通过观察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曲霉菌病。
具体案例分享
未来展望
鹌鹑曲霉菌病的防治需要综合管理措施。未来,应进一步研究新型防治药物,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疾病防控意识,确保鹌鹑健康养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