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养殖技术要点:关注雏鸭生长发育
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项目 | 要求 |
---|---|
育雏室 | 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 |
消毒 | 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育雏室熏蒸消毒。 |
饲养密度 | 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7日龄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 |
疫病预防:作好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注射疫苗时,加饮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粉拌料。注苗前后应停用抗菌药物1—2天。
合理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搞好消毒:注重鸭棚及环境的消毒,以及料槽、饮水器的刷洗、消毒,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预防用药:重点预防雏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病,1—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的要求。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将着重阐述雏鸭的养殖技术要点,使得养殖技术更着浓密的羽毛,并且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
要先饮水再开食。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
温度是培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为确保信息的准确率以及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想为禽病...
雏鸭是一种抵抗力比较弱的禽类,所以养殖起来也比较麻烦,它有着抗病能力低,采食量小,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养提高雏鸭的成活率,还是要掌握好养殖方法的,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雏鸭养殖技术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养殖出成活率高的雏鸭,以上的养殖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借鉴。
雏鸭是一种抵抗力比较...
温度对于雏鸭生长过程来说非常关键,只有温度非常适合,才能让出鸭的体内热量消耗少,生长发育更快,成活率更高,比如说在3日龄的时候温度应该达到32度到34度之间,16日龄左右气温应达到三十度左右,10日龄应该控制24度到....雏鸭肠胃很小,消化速度快,如果喂的太少的话,很容易导致长时间饥饿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
14日龄内的雏鸭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雏鸭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雏鸭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雏鸭活动。
内容提示:乡 村 科 技 2016.01一、雏鸭养殖技术要点1.尽快促进胎粪的排出.雏鸭出壳后,其胎粪排出的越早,对其生长发育越有利.
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消化能力弱。
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
保证雏鸭正常生长。 7、通风透气 经常通风,排除室内刺激性气味,控制鸭舍内湿度,防止雏鸭发生病害,导致生长不良或死亡。及时清理病、弱、死雏。一般3-5日龄后,可捡出偏弱,偏小但精神好的雏鸭单独饲喂,多喂几天小鸭料。
简单了雏鸭养殖技术要点:关注雏鸭生长发育,确保成活率。,现在展开雏鸭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的话题。
在准备阶段,需确保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充足,育雏室、饲养用具和设施完备,确保每只雏鸭都能获得足够的饲料和饮水。同时,育雏室及饲养用具需用2%的烧碱水消毒,干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熏蒸消毒。
合理密度与疫病预防雏鸭的饲养密度需适宜,过密会导致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影响雏鸭生长;过疏则浪费资源,降低效益。网上育雏时,1-7日龄的合理密度为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为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为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为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加,夏季则可减少。
分群饲养与消毒工作 温度控制与饲养管理 案例分析:本地雏鸭养殖实践以某地区为例,当地养殖户在雏鸭养殖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做好疫病预防、加强消毒工作等措施,成功提高了雏鸭的成活率。具体数据显示,该地区雏鸭成活率从原来的70%提升至85%,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显著提升。
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雏鸭养殖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养殖户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雏鸭养殖的成活率和品质,以满足市场对优质鸭产品的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