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蛋鸡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智能化,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课题,李保明在分享《蛋鸡数字化智能化养殖转型升级的思考》报告时,深入探讨了如何实现蛋鸡养殖的智能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进展。
年份 | 鸡蛋产量 | 全球占比 |
---|---|---|
1985年 | 超过美国 | 世界第一 |
2015年 | 约美国的4.5倍 |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 |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优良的蛋鸡品种,如“星杂288”、“星杂579”、“罗斯鸡”等。这些品种的引进对我国良种推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是,育种工作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产业,需要有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
国内蛋鸡育种从来就不是市场运作的产物,而是长期依赖政府扶持。由于缺乏市场观念和市场竞争的意识,一直以来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困境,国内蛋鸡育种终于在1998年后落入低谷。
面对蛋鸡存栏结构的变化,李保明指出,存栏1万~5万只鸡的养鸡场和鸡蛋产量占比将迅速提高。存栏1万只以下的养鸡场将逐步退出蛋鸡养殖行业,存栏5万只左右的适度规模养鸡场将得到快速发展。这要求有技术、有资金的养鸡场未雨绸缪,抓住机遇,扩大养殖规模,以适应蛋鸡产业发展趋势。
在蛋鸡养殖产业化分工方面,大中型专业化育雏育成场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禽业公司将逐步涉足商品蛋鸡场的质量管控、专门化饲料供应、鸡蛋回收等领域,形成真正的蛋鸡产业链经济。
政策手段的运用也是蛋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蛋鸡产业至少有两块实际归置性的政策,为产业发展树立了两个门槛。解决环境问题,粪污能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在养殖蛋鸡、肉鸡、养牛、养猪等方面都将面临困难。
对于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李保明认为,规模在扩大,不扩大规模不行。规模大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要控制质量,要控制质量必须投入要有成本。要投入成本,这么多的成本进去以后,利润怎么保障?就必须溢价。
回顾我国蛋鸡产业的历史,从1978年到1985年,鸡蛋产量超越了美国,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至今一直保持第一的地位。谈及蛋鸡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在过去十年里,我国蛋鸡育种企业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加大国产蛋鸡品种培育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据中国蛋鸡养殖产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下,我国蛋鸡育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成功培育了花羽产粉壳鸡蛋、白羽产粉壳鸡蛋、红羽产粉壳鸡蛋等蛋鸡优良品种,国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
面对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蛋鸡产业的结构调整正在加速。树立品牌意识,促进鸡蛋消费,对新厂建设严格规划,这些都是蛋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015年,我国蛋鸡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养殖规模扩大,但质量问题凸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初步框架,而蛋鸡产业升级:案例解析与未来展望则将帮助我们深入挖掘细节与内涵。
案例一:粉壳蛋鸡品种的市场前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红羽蛋鸡、粉壳鸡蛋等逐渐受到青睐,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这促使蛋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蛋鸡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蛋鸡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