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试养中华鲟鱼,为濒危物种保护提供新路径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250米,恰克马克河流经全乡,吐喀公路路经全境。这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乡。今年,在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住村工作组的帮扶与支持下,利用恰克玛克河流水域丰富,适合养殖冷水鱼的特点,乡政府和住村工作组一起,确定了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华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思路。在试样阶段投资18万元,修建五个鱼塘,面积10亩,试养中华鲟鱼1万余尾。
项目 | 内容 |
---|---|
地点 |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 |
海拔 | 2250米 |
河流 | 恰克马克河 |
鱼塘数量 | 五个 |
面积 | 10亩 |
鱼苗数量 | 1万余尾 |
投资 | 18万元 |
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境内10亩的五个鱼塘内1万余尾中华鲟鱼生长态势良好,明年7月份可进入市场,预计创收36万元。试养成功后,巴音库鲁提乡将采取“农民合作社”的形式,进一步扩大鲟鱼养殖,计划未来5年将鱼塘面积 到200亩,并对鲟鱼进行网格化隔离养殖,科学控制鲟鱼大面积疾病风险。预计每年可创收420万左右。同时对鱼塘周边进行绿化,发展第三产业,利用赛马场等便利条件修建度假村,可带动10-20户群众参与发展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收20万左右。
针对长江鲟高度濒危的现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全面加强长江鲟保护科研攻关,我国科学家们正努力寻求更多创新性的保护措施。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华鲟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它部分都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高级滋补品,且鲟鱼皮还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永丰县中华鲟鱼试养成功后,农友们都在看今年村干部整顿开始,有这4种行为的,就等着被处理吧!
试验的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中华鲟等其他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思路。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的成功,为我国长江鲟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意味着今后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保存物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对中华鲟以及其他濒危淡水鱼类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了解到,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繁育出的中华鲟受精卵近日陆续孵出中华鲟仔鱼,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华鲟是长江旗舰物种、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本次活动是继2021年设立“国航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长江鲟保护工作。
解释完我国成功试养中华鲟鱼,为濒危物种保护提供新路径。的意义,再解读中华鲟鱼养殖助力濒危物种重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