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一种广泛侵染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的真菌性病害

灰霉病,这个名字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广泛侵染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的真菌性病害,由灰葡萄孢引起。低温高湿的环境是它最喜欢的温床,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一种广泛侵染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的真菌性病害
症状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 ,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 ,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气;2、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3、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4、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5、选用抗病品种;6、药剂防治。

灰葡萄孢属于无性型真菌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葡萄孢属,是一种广寄主性的、能够引起多种植物幼苗、果实及储藏器官的猝倒、落叶、花腐、烂果及烂窖。潮湿时病部表层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称为灰霉病。

甜樱桃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的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危害幼果、叶片或成熟果实。在大棚内容易发生且较难防治。发病严重时,会引起大量的烂果、落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作物得了灰霉病,会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所以一定要及时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去防治灰霉病。作物常见灰霉病有: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是灰葡萄孢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普通葡萄上的一种病害。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

灰葡萄孢的保藏方法及优缺点分析:目前有很多保藏方法可以适用于真菌的保藏,但大体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让真菌连续生长的保藏工艺;二是利用干燥环境保藏菌株的休眠体;三是利用抑制菌株代谢活性的办法达到长期保藏。

灰葡萄孢菌株中BcRV1的积累量与菌株菌丝生长和致病力呈负相关。BcRV1的侵染导致灰葡萄孢弱毒的可能机制是降低寄主真菌侵染垫形成能力。本研究发现铁苋菜是蓖麻葡萄孢的一种新寄主植物,并明确了这一病菌在铁苋菜上的发生规律。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侵染草莓花蕾、浆果,也侵染叶片、叶柄、果梗与茎等处。为害症状:灰霉病菌引起果实腐烂通常发生在开花期的末期开始侵染,花器染病后变成黄褐色,初期在花萼上呈现水浸状针眼小点,后不断 ,并由花萼延及子房、果柄。

草莓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与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引起的一种高温、高湿型真菌性病害。为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和花瓣。草莓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局部出现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的识别与危害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主要侵染草莓、番茄、黄瓜等作物。以草莓为例,该病害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尤为严重。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迅速蔓延,形成灰色霉层,最终导致果实腐烂。此外,灰葡萄孢真菌还会侵染叶片、叶柄等部位,造成叶片黄化、枯萎,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一种广泛侵染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的真菌性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同时,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物理防治。利用紫外线灯、高温等物理方法,杀灭灰葡萄孢真菌。

最后,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案例分享:湖北草莓灰霉病防治实践

2019年,湖北某草莓种植基地遭受灰葡萄孢真菌病害侵袭,导致大量果实腐烂,损失惨重。为挽回损失,种植户采取以下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草莓灰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实品质得到保障,种植户挽回了大量损失。

未来展望

灰葡萄孢真菌病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科技的发展,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降低病害发生风险,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灰葡萄孢真菌病害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2743.html